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天边油田”抢修记

“密闭集输系统的分支管线发生泄漏,咱们赶紧到现场抢修,快走!”二月初的一天,上午11点,青海油田采油四厂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李兆军接到了故障信息,迅速打电话给负责地面基建、安全监督的人员,就风风火火地赶往了泄漏地点。

李兆军在查看事故现场(央广网发 李兆军 摄)

管线泄漏的地点在南翼山油田。这个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的戈壁荒漠纵深处,像一座“天边”的油田,是采油四厂的主力油田,也是一座老油田,所辖油藏低渗难采,开发和运维难度皆大。

当天,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凛冽的北风打在脸上像刀割一样疼。大家穿着棉衣刚刚站到现场上呆了一会儿,瞬间就感觉被冻透了,忙不迭地跺跺脚、搓搓手,来适应这刺骨的寒冷。

李兆军在查看事故现场(央广网发 李兆军 摄)

“抢修之前,要先关闭分支管线上的油水井,可不能让油水泄漏造成环境污染。”“咱们必须得在今天晚上之前补上漏点,不然管线在夜里被冻住就麻烦了。时间不等人,可不能耽误生产啊!”李兆军跟大家嘱咐道,嘴里哈出了一阵阵白气。

展开全文

分支管线铺设在茫茫戈壁中,四周毫无遮挡。李兆军顶着一阵阵呼啸而来的寒风,奔走在现场,带领大家争分夺秒地寻找漏点、分析对策、制定抢修方案。

方案清晰了,开始行动!李兆军组织大家先将管线内的油气置换干净,确保没有残余油气,避免发生火灾事故,为接下来焊接漏点做足准备。

李兆军在查看事故现场(央广网发 李兆军 摄)

准备焊接!而漏点偏偏位于管线弯头和地面贴近的位置,焊接作业空间十分狭小,施工难度加大。他又带领大家一点点打掉下方的水泥垫层,来扩展作业空间……

当天午饭和晚饭时,李兆军匆匆在施工现场的边上拨拉了几口盒饭,又赶忙快步来到了管线漏点跟前,紧盯着每一步施工流程。

当漏点顺利焊接完毕,作业现场也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已经是夜里11点钟。李兆军的手脚被冻得麻木了,脸也被冻得通红。可是,当他看着分支管线上的油水井都恢复了正常生产,心里想着所幸抢修及时,没有对环境造成污染,心里瞬间感到如释重负,涌上了一股畅快感。

李兆军在查看事故现场(央广网发 李兆军 摄)

连续12个小时的紧张抢修结束后,李兆军回到宿舍,一躺到床上就沉沉地睡着了。

第二天一早,他接到了8岁的儿子打来的电话。“爸爸,今年过年你又没回来陪我。你什么时候回来带我去熊猫基地看大熊猫啊?”最近,8岁的儿子总问起这件事。已经在岗位上连续坚守了5个多月的李兆军竟无言以对。

“去看熊猫”是3年前他给儿子许下的承诺。可是,三年来,因为疫情和忙碌的工作,到现在还没有兑现。这次儿子非得让他说出一个兑现日期,这回他可犯难了。(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分公司焦玉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