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养生 > 正文

四川宣汉:探索医养“新模式”打造服务“便民桥”

四川宣汉:探索医养“新模式” 搭建服务“便民桥”

来源: 原创稿

陪护老年人。宣汉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达州市宣汉县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为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护理、定期巡诊、危重症转诊、急诊救护等服务,搭建医与养之间的“便民桥”,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奋力争创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老机构130个、床位4894张,各类医疗机构662家、床位6463张。

“为落实‘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政策,宣汉县积极推进‘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工作,高血压患者每人补助200元,糖尿病患者每人补助300元,同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补助500元,不设起付线,医保报销90%。” 宣汉县医疗保障局局长赵君臣介绍,目前,全县已认定“两病”患者93223人、“两病”患者用药61018人,用药比例达65%,用药率稳居全市第一。同时,采取“公建民营”养老服务模式,成功引进7个社会组织(含本地民营医养结合机构)参与购买服务,街道“一站式”养老服务综合体实现全覆盖,县级医疗机构近3年来累计减免老年人就医费用100.4万元。

宣汉县注重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升老龄工作在服务大局中的地位,持续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推动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据县卫健局局长姜林介绍,宣汉县60岁以上老人22.1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7.5%,65岁以上老人18.7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4.7%,正在迈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针对这一现象,该县全面落实优惠政策,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提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在全县23家公立敬老院建设医务室,派驻医务人员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12家民办敬老院分别与就近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定期对老年人开展健康检查。83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0个农村幸福院(含3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与就近村卫生室建立巡诊机制,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常见病诊治、合理用药指导和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

优化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先行探索精神病人医养结合康复新模式。将县精神病医院工字楼建设为精神康复院,搭建起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比邻建设和信息共享平台。土黄镇中心卫生院改建业务用房2000平方米,新增医养床位60张,建成集医疗保健、康复养护、老年教育为一体的医教养中心,近期将完成施工投入使用。全县42个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均建成中医馆,开展全科转岗培训26人、中医适宜技术培训6期,10项治疗性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巴山大峡谷中医药康养旅游中心、宣汉县百里峡中药材博览园已成功创建为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项目;已编制完成月亮坪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总规和详规,融入医学研究和宣传,建设药博园和中医馆。

做优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创建友好型服务社区和友善医疗机构。适老改造老旧小区60个,新增安全岛3处,既有住宅安装电梯245部,受益人群4万余人,新建公共设施和涉老设施无障碍率100%。开设老年人挂号、就医绿色通道,建成省、市、县级老年友善医疗机构54家,公立医疗机构成功创建率达97.8%。全县二级以上综合医院5家,开设老年病科4家,占比为80%。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设置康复科,县中医院设置治未病科,推进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2022年,大力实施健康敲门行动,全县13家医疗卫生单位为2865名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居家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质效。做实老年人心理关爱服务;成立巴人广场太极拳队等41个“老年人兴趣社团”,积极组织医疗机构志愿者到医养结合机构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老年生活。

大力实施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宣汉县人民医院建立安宁疗护服务管理制度,对安宁疗护病区进行规范化建设,设有舒缓病房、治疗室、谈心室、移动式洗浴及告别亡者等设施,设置安宁疗护病床11张,目前入住患者4名;探索精神病患者医养结合康复管理新模式,宣汉县精神病医院与县特困人员精神康复院比邻建设,“住院床位”和“养老床位”科学转换,配有康复治疗室、室外作业治疗区等专业康复治疗及娱乐设施,开展康复患者志愿者“理发”“洗碗”“照护病友”等服务,并与玩具厂合作开展

来料加工“手工”作业。在县残联支持下,设置3亩多土地作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农场,引导患者参与适度农作物生产,通过技能培训促进患者身心康复,帮助他们尽早回归社会。(张平、漆楚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