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探月首次在月球背面发现“天外来客”。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团队基于“嫦娥四号”巡视器获取的具有超高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与光谱数据,首次在月表原位识别出年龄在1个百万年以内的碳质球粒陨石撞击体残留物。
先前研究在“阿波罗样品”中发现了碳质球粒陨石碎片,但从未在月球表面通过遥感探测直接观测到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科研团队的发现表明,富含挥发分的碳质小行星的撞击或仍为现在的月球提供水源。
同时,研究显示,比较年轻的月表物质(如“嫦娥五号”返回样品)中存在撞击体残留物的可能性。而对这些可能存在于“嫦娥五号”样品中撞击体残留物的直接分析,将对地月系统撞击体成分和类型的演变历史提供重要参考,并有望对太阳系轨道动力学演化进行进一步约束,增进关于内太阳系撞击历史的了解。
目前,以中国人命名的月球地形相对较少。以下是一些已知的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月球地点和地形:
1. 鲁迅陨石坑(Lun Xun Crater):位于月球正面,以中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名字命名。
2. 李白月谷(Li Bai Rille):位于月球背面,以中国古代文人李白的名字命名。
3. 周培源陨石坑(Zhou Peiyuan Crater):位于月球背面,以中国科学家周培源的名字命名。
目前,月球上以中国人命名的有两座:一座是以中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张衡的名字命名的“张衡山”,位于月球正面东经32.8度、北纬51.6度处;另一座是以中国现代著名天文学家郭守敬的名字命名的“郭守敬环形山”,位于月球正面东经45.5度、南纬51.1度处。
这两座山峰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的月球探测器拍摄并测绘出来的
目前,中国国家航天局仅在月球正面着陆区域命名了4座地点,它们分别是:
1. 齐云山:位于着陆点附近,以中国古代著名的道教山峰命名。
2. 玉兔号巡视器着陆点:位于月球长城以南,以中国传统的神话故事中的兔子玉兔号命名。
3. 嫦娥四号着陆点:位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着陆点附近,以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仙女升上月宫的故事命名。
4. 长春子:位于鲁迅撰写小说《阿Q正传》的长春馆区域,以鲁迅笔下的小说乡村长春记命名。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仅在其探测任务实施区域内命名了几个目标点,这与对整个月球的命名不同。月球表面已被命名的地点约有4万多处,其中约1/3是以科学家名字命名,其余的则是以世界各地的城市、地点、山脉等命名。
月球上的中国地名达到了35个。
截至目前(2022年8月1日),月球上共有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的18种形貌实体命名数量9050个。
月球上有以中国人名字命名的环形山。作为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有过几辉煌的成就,出现过许多天文学家。为了纪念这些华夏英魂,在月球上也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在月球背面的环行山中,有四座以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它们是:石申环行山、张衡环行山、祖冲之环行山、郭守敬环行山。此外,还有一座以中国古代官职“万户”环行山。在月球正面有一座环行山以中国现代天文学家高平子命名的,它位于月球正面东经87.8度、南纬6.7度。他是唯一获得这一殊荣的现代田文学家。
有影子。
月球表面只有太阳一个光源,因此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只能出现一个影子,且因为角度问题影子会成垂直状。
嫦娥五号登月回归,还带回了月球的土壤,让许多中国人兴奋的同时更加激动。因为中国终于实现了“九天揽月”的梦想,将国旗插在了月球之上,不仅是中国科学界的进步,对世界登月计划来说也是一大步。
嫦娥四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在我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是:
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电磁环境非常不同,月球背面电磁环境非常干净,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是天文学家梦寐以求开展低频射电研究的场所。
搭载了低频射电的频谱仪的嫦娥四号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4条关于中国不公布月球背面的问题「中国探月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中国不公布月球背面的原因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