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1]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
文章目录:
张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1]安徽桐城人。大学知喊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陵槐[2]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副总裁官,、《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尺猛友,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3]
雍正称禅尘帝时张延玉51岁。雍正(公元1723年至1735年)。
张廷猜明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大学士张英次子。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穗袭告检讨,入值南书房。清康熙时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时曾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康熙末年,整治松弛的吏治,后又完善军机制度。先后任《亲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圣祖实录》副总裁官,《明史》、《四朝国史》、《大清会典》、《世宗实录》总裁官。张廷玉死后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雍正帝是1722年登基的,张廷玉是1672年出生的,所以雍正帝登基那年张廷玉50岁
是张廷玉吗?
雍正元年是1723年,张廷玉生于公元1672年,应该是51岁。
51岁,雍正1723年登基,1672年出生,雍正登基是张廷玉为51岁。
康熙十一年(1672年)九月九日,张廷玉生于京师。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在北郊病逝,胤禛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即位后,张廷玉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制度。
扩展资料:
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激烈的奋争,胤禛深觉皇位来之不易,为了实现自己夺得皇位的夙愿,大力扶植和培养自己的势力。
他曾说:“为政以得人为要,不得其人,虽食法美意,徒美观听,于民无济也。”于是,慎选张廷玉作为辅佐他筹划军国大政的主要助手。
张廷玉在《澄怀主人自订年谱》中记述了胤禛相中他中伍,并对他赋予厚望。一是他学问优长,“气度端凝、应对明晰”,有才干。二是他为自己恩师之子。这对胤禛来说是日后难得的贴己之人。
圣祖新逝,胤禛登极,即命张廷玉兼学士衔,协同翰林院掌院学士阿克敦等办理大事典礼翰墨,供几筵祭告文字。康雍之交,政务殷繁,谕旨每日下数十次,皆由张廷玉承命应办。
若有紧急奏事,胤禛令他入大内,口授大意,或于御前伏地而书,或隔帘授几。稿就即呈御览,“精敏详瞻,悉当圣意” 。
同年十二月,特旨授礼部尚书,并指出:“朕再四思维,非汝不克胜任”。从此,张廷玉跻身于枢臣之列。
雍正元年(1723年),张廷玉复值南书房,与朱轼等人同为诸皇子师傅。四月,任乡试主考官。雍正帝嘉其公慎,加太子太保。八月,署理事,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事。
九月,调任户部尚书。十月,张廷玉任四朝国史总裁官。雍正初年,在西北对蒙古大举用兵。由于两路大将军用兵失机,准部叛兵屡扰边境。
雍正帝心情焦劳,频繁指授方略。张廷玉“日侍内值,自朝至暮,不敢退,简培尘间有待至一二鼓”。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晋保和殿大学士。不久又兼管吏部尚书事务。
雍正七年(1729年),雍正在隆宗门开始设立军机处,命张廷玉与胤祥、蒋廷锡领其事。[11] 雍正帝将军需一应事宜交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蒋廷锡密为办理。
之后,雍正帝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侍值者多虞泄漏,“始设军机处于隆宗门内,为承旨出政之总汇”。
张廷玉拟定了办理军机处的规制:“诸臣陈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内阁拟旨;要事用折,自奏事处上,下军机处拟旨,亲御朱笔批发”。
应当说,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其主要制度都是张廷玉所筹划的。正是从这时起,大学士“必充军机大臣,始得予政事,日必召入承旨,平章政事,参与机密”。
张廷玉不仅典掌军机,又兼理吏部、户部要职。总裁拦禅乾隆《吏部则例》等典章制度,对清朝政治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雍正十二年(1734年)七月,雍正帝特召两路领兵将军返京,与王公、满汉文武大臣共同商议,博采众论,详慎筹划。和硕康亲王巴尔图主张两路士兵已驻扎边陲,叛军的地势情形俱已深悉,粮草、马驼、、器械,无不预备整齐。乘此北路、西路“约会齐进,并力歼除”。
当时力主用兵者居多。而张廷玉坚持遣使宣谕,并起草奏疏一稿,随其签名的大臣有十余人。雍正帝最终降旨采纳了张廷玉遣使宣谕的建议。尽管对准部的作乱最终还是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但张廷玉的言论对雍正帝的影响是很大的。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你说的是哪个?
张廷玉(1672 年—1755 年),字衡臣,号研斋,安徽桐城人,清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太保, 封三等伯,历三朝元老,居官五十年。
张廷玉(1902-1938),原名声桥,江西兴国方太乡三角村人。黄埔军校三期毕业,历任连、营、团、旅长,抗战时任第3军第7师上校政训处处长,1938年12月19日在山西沁源抗战遭日机轰炸殉国,年36岁,追赠陆军少将。
张廷玉
张廷玉
(1672年10月29日-1755年5月19日),康熙进士,雍正朝保和殿大学士、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加少保衔, 张廷玉像后加太保。雍正八年(1730年),长期和清廷对抗的蒙古准噶尔部煽动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及西北各族反清,雍正为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决定出兵征讨。因战事紧急,军令需要迅速处理和严守秘密,所以,即令在隆宗门内设立“军机房”,嗣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命怡亲王允祥、张廷玉及 大学士蒋廷锡领其事”,“廷玉定规制”。按照旨意,张廷玉就军机处的性质、官职、职能、纪律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其中涉及到档案的地方就达多处,如:军机处参予官员奏折的处理和谕旨的撰拟;军机章京负责誊写、记档及日常工作;军机处设《存记簿》,“奉旨存议”事务,一律登记;“密事有件”,密封存档,届时拆阅办理等。这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不仅加强了皇权统治,避免了政出多门以及失、泄密现象的发生,而且更重要的是统一了办文机构,保证了档案的齐全、完整与安全,为利用和编撰方略(志)提供了方便。
张廷玉为人谨小慎微,谨守「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故雍正赞扬他「器量纯全,抒诚供职」称其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
曾参与编纂《平定朔北方略》《御选咏物诗》《佩文韵府》,并充《明史》《四朝国史》《三朝实录》《大清会典》《治河方略》《皇清文颖》《玉牒会典》总纂官。
张廷玉(1910-1966),衡州花鼓戏著名小生演员,衡阳县九里渡张新屋人。六岁时,父死母嫁,孤苦无依,九里渡巫师汤成足怜而收为义子。九岁从邓金生学唱衡州花鼓戏。以演《安安送米》之安安而名噪乡里,甚得老师喜爱,常背负他辗转演出于各地。张廷玉年纪稍大些后,开始学习旦行,因倒嗓,又改学场面(乐师)。民国十九年(1930),廷玉嗓音渐复,得滚州销胜班班主王春和劝他从屈荣卿习小生。首次在《金钏会》中饰张金生,以扮相俊美、眼大有神、表演细腻,获得了满堂彩声。从此“雪伢子”声名风靡衡迹举州花鼓艺坛三十余年。张廷玉擅演穷秀才戏,《杨春龙》、《朱买臣》、《山伯访友》为其代表作。他演杨春龙,在“东阁相会”一场中,一段四川哭皮唱得缠绵悱恻,催人泪下。他的唱腔很有特色,喷口有力、字字入耳,腔随字行,婉转动听。杨春龙打渔鼓更精彩,揭露嫌贫爱富的刘洪吉的卑劣行为于嬉笑怒骂中,痛快淋漓,百看不厌。他饰朱买臣,在“吵嫁”一场中,以憨厚反衬崔氏之刁蛮,把朱买臣穷而不俗、憨而非大游蠢的性格表演得恰到好处。演崔氏的周恩兰说:“和张老师演戏,他能把他拉到戏中去,不会演戏也能演好戏”。张廷玉演戏,剪步走圆场,腰微弓,左手提衣下摆,右手成斜线摆动水袖,身段非常优美,至今犹为小生行所效法。
1955年,张廷玉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戏曲观摩会演,在折子戏《水漫蓝桥》中饰魏奎元。这是小生独角戏,唱做并重。张廷玉演技精湛,在演到水漫桥上时,人物心情、水势层次分明,得到中国戏曲研究院罗合如、郭汉城、胡沙等专家的赞许,获演员一等奖。另外,他的戏路广,饰《追鱼》中披发仗剑之张天师、《刘海砍樵》中幽默诙谐之狐大姐、《生死牌》中老成持重之黄伯希、《柯山红日》中正气凛然之军政委,皆能传神、各臻其妙。所创新腔西湖二流、西湖滚皮、三川调数板已成为衡州花鼓戏的保留腔调。
1956年参加中央文化部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会学习,受到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的教益。并于中南海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表演衡州花鼓小折子戏《水漫蓝桥》,并被吸收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1950年起至逝世,一直任衡阳市花鼓戏剧团团长。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4条关于张廷玉的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张廷玉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