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比亚迪后有吉利,如今长城也宣布进军新能源商用车。
2月22日,长城旗下如果科技宣布,将全面开启长城汽车商用车业务,以新能源商用车为切入点,助推运力行业清能(清洁能源)化、智慧化发展,助力运力行业革新。
在车端,如果科技将实施“氢能、纯电、混动”三轨并行发展策略,同时还将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等智能化领域进行尝试;在解决方案端,将依托人工智能及大数据能力,打通运输过程中干线、倒短、城配、补能等多场景数据,实现运力行业全链路降本增效。
这意味着,长城正式进军商用车领域。但伴随着鲜花和掌声,业界也在质疑:长城为何选择在此时加入商用车赛道?
入局商用车,长城虽晚但到
对比国内其他民营汽车品牌早早入局商用车,长城则在该领域一直空缺。
比如,同为民营企业的吉利,早在2016年通过收购东风南充进入到商用车领域,到2018年又再次收购了华菱星马进一步扩大了商用车版图。再比如,比亚迪则长期布局新能源商用车,在国内外卡客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为加入商用车阵营,长城早已谋划多年。天眼查显示,如果科技旗下如果科技(邢台)有限公司已完成了对河北长征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征汽车”)的全资控股,而长征汽车具备货车类和专用车类产品的生产制造资质。
直到2021年5月,长城与邢台市信都区人民政府签署了“长城控股平台商用车项目”合作协议。协议完成后,长征汽车由邢台市信都区财政局间接控股,也由此拉开了长征汽车重组的大幕。六个月以后,如果科技(邢台)有限公司入主长征汽车,成为后者唯一股东,长城自此算是拿到了商用车资质。
事实上,对于如果科技而言,作为一名“新手”,长征汽车除了能够为其提供商用车资质外,其他资源都较为有限,主要原因在于长征汽车本身技术和品牌实力均不足。
根据此前邢台县官方发布的消息,长征汽车直到2019年7月才掌握了总装、冲压、焊装、涂装四大工艺,而在此之前只有总装工艺,其他工艺均缺失。同时,在市场表现上,长征汽车表现也并不养眼,在2020年销量仅为1126辆。
可以说,从2019年掌握商用车生产四大工艺,再到如今正式宣布进军商用车,长城足足谋划了三年多。熟悉长城的伙伴都知道,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对于长城而言走得并不太顺。
一方面,旗下五大品牌的市场乏力,让长城在2022年仅交出了累计销量106.7万辆,同比下滑16.66%的成绩单。另一方面,新一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和重大高层人事变动,也在持续考验着这家传统车企能否在新的一年实现逆袭翻盘。
因此,对于眼下的长城来说,进军商用车不失为多了一项选择题,毕竟多生孩子好打架。但在行业看来,长城此时大举加入新能源商用车赛道,或许也有着更为长远的打算。
新能源商用车进入井喷期?
关于今年新能源商用车在今年的发展前景,业界早有预期。
不久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欧阳明高就在2023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重点谈到了重卡电动化问题。他乐观认为,2022年是重卡电动化起步阶段,到了2023年还会高速增长,预计增速会达到90%-100%。
同时,他还表示,我国去年电动总卡总销量为2.55万辆,燃料电池重卡则为1250辆。虽然燃料电池重卡整体的量不大,但是增长速率会很快,今年很有可能会有大幅度增长。
或许正是嗅到了行业对于整个商用车的预期,长城敏锐的制定了“氢能、纯电、混动”三轨并行的举措。尤其在氢能源领域,如果科技已结合业务方向部署多个示范项目。其中,如果科技与河钢集团河钢工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的氢能示范项目已开始运营,而旗下新长征1号重卡氢能牵引车首批20台已完成交付,整个项目预计投运200台。
与此同时,旗下长征汽车其他示范项目也将在今年陆续开始运营,近期将有上百台新能源重卡陆续交付。
不止是长城,整个汽车行业都在眼馋新能源商务车这块大蛋糕。在商用车新势力品牌中,去年1月,金琥新能源完成了Pre-A轮融资;到了6月份,图森未来联合创始人陈默创立了氢燃料重卡“HYDRON”,并已完成两轮融资。两个月后的8月份,开心汽车发布商用车品牌“探鹿”,并宣布已获得多家投资机构合计7亿美元的专项投资意向;同期,智能新能源卡车公司DeepWay获得4.6亿元A轮融资。
此前,吉利旗下商用车品牌远程的第一轮融资就可谓“含金量”十足,首轮融资就能超3亿美元(大约是20.67亿元),其中,小鹏汽车Pre-A轮融资2.8亿元;理想汽车A轮融资7.8亿元;零跑汽车Pre-A轮融资4亿元……可以看出,很多新势力品牌虽并未自身投入商用车领域赛道,但依然看好其发展前景。
除此之外,其他传统车企像一汽解放、东风商用车、上汽集团、福田汽车等在内的多家企业相继加大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投资力度,密集发布新能源商用车战略,加速电动化转型。
可以预见,新能源商用车又将成为新汽车时代一片新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