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 正文

深度解析:号称天下无敌的罗马军队,为何不能在汉尼拔面前承受一击

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时的疆域范围

公元前218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巴卡,率军从西班牙出发,以一己之力发动了对西海霸主罗马的战争。

汉尼拔率军翻越阿尔卑斯山脉进入意大利本土后,通过以少胜多,分别在特雷比亚战役、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坎尼战役等多次大战中全歼罗马主力,罗马损失精锐10多万,被誉为罗马优秀统帅的弗拉米尼等多名执政官(罗马政府、军事最高长官)战死,罗马一度濒临亡国。

在此过程中,主场作战的罗马军队,面对远道而来的汉尼拔雇佣军,却一再惨败,委实不可思议。

客观而言,罗马军队在很多方面占据优势

1、从以往历史看,罗马军队战斗力更胜一筹。

在第一次布匿战争中,罗马陆军对迦太基陆军,在同等兵力情况下总是要占据很大优势。公元前262年,在西西里岛上,罗马1.5万军队把迦太基4万雇佣军打得落花流水。罗马人对手下败将迦太基人具有天然的心理优势。

2、从军事体制看,罗马的公民兵制更加优越。

罗马军事体制实行公民兵制,达到一定资产的五个等级的男性公民有义务参战,兵役年龄为17-46岁,预备役年龄47-60岁。罗马公民服兵役代替纳税,类似中国唐代的府兵制。而迦太基实行雇佣兵制,汉尼拔在西班牙招募的也是雇佣兵,雇佣兵在爱国心、责任感、士气等方面比起公民兵肯定要差一些。

展开全文

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后的进军路线

3、从战场环境看,罗马人占有“主场”优势。

汉尼拔错误地选择在冬季翻越阿尔卑斯山脉,通过15天的艰难跋涉,军队从4.6万减员至2.6万,37头战象死得只剩1头,幸好在意大利以北的高卢地区获得了一些兵员补充。但汉尼拔军的主力,西班牙雇佣军和努米底亚骑兵都遭受了严酷考验。反观罗马军队在自己本土作战,军队数量占据优势,以逸待劳,补给充沛,士气旺盛,形势要比汉尼拔有利很多。

但是,几场战役打下来,罗马均遭惨败,在特雷比亚战役损失2万,在特拉西梅诺湖战役中损失1.7万、坎尼战役损失7万,而汉尼拔总共只损失了几千人,这引起罗马人的极大恐慌。

我们不禁要问,汉尼拔是怎么做到的呢?

1、行军路线神鬼莫测。

汉尼拔深谙“兵者诡道”,行军路线神出鬼没,对于战场的选择极为讲究。罗马人虽具有兵力优势,但始终猜不透汉尼拔会选择什么进军路线,所以只好分兵堵截。这使得汉尼拔有机会将罗马执政官弗拉米尼所率的2.5万军队引入特拉西梅诺湖的“口袋阵”,将其围歼。

特拉西梅诺湖战役

2、研究创造新型战术。

汉尼拔从小崇拜英雄,9岁就在贝尔神庙发下毒誓;毕生与罗马为敌。他对西方第一战神——马其顿亚历山大帝的作战方式进行了深入研究,利用骑兵的机动包抄,将“两翼齐飞”的战术进行固化,运用在特雷比亚战役、坎尼战役的实战中,取得了围歼罗马主力的巨大战果,后来这种战术被称为“坎尼战术”。

当然,“坎尼战术”的成功,骑兵实力是关键。汉尼拔虽然总兵力不如罗马,但9千努米底亚骑兵却可以碾压罗马的骑兵。故每当重大战役,汉尼拔在两翼都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罗马骑兵多次被歼后,骑兵的损失短期内难以补充,后来发展到无法跟汉尼拔正面对抗,只能采取回避性的“费边战略”。

《权力的游戏》多斯拉克骑士原型为努米底亚骑兵

3、武器应用更胜一筹。

汉尼拔的步兵很多装备了西班牙双刃剑,这种剑的特点是轻便、杀伤力大,以捅刺为主。而罗马的单刃短剑以劈砍为主。在几次战役的实战中,罗马的短剑威力明显不如西班牙双刃剑,因此捅刺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劈砍的杀伤力。后来罗马名将西庇阿也发现了这一点,他独立带兵的时候,也开始为罗马装备西班牙短剑,后来成为罗马军团的制式武器。

西班牙短剑

结语:

基于以上原因,一开始罗马人跟汉尼拔作战,总是被汉尼拔牵着鼻子走,在哪里打、怎么打、打成什么效果,都被汉尼拔所掌控,汉尼拔想不赢都难。汉尼拔高超的战术,加上骑兵的优势,让罗马人一度陷入绝望,罗马形势岌岌可危。

不过,罗马人也拥有汉尼拔所无法逾越的优势,这些优势最终让罗马绝地翻盘,笔者将在后续文章中作深度分析。

@青史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