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害怕看牙吗?这可能是“牙医恐惧症”!
牙医恐惧症是指患者在牙科就诊时的异常心理状态、生理状态和行为状态,主要表现为紧张、焦虑,无法控制情绪和行为、心跳加速、浑身冒汗、血压异常、面色苍白等,甚至还会为此采取逃避行为。它不仅会给口腔科医护的治疗操作增加难度,甚至会引起器械误吞、误伤舌头、唇颊黏膜、面部皮肤等不良后果。
据不完全统计,90%的人都存在“牙医恐惧症”。看牙时机器发出的声音、口腔科独有的消毒药品的味道,都是无法回避的恐惧感来源。如果曾发生过应激性痛苦事件,比如在童年时期曾在牙科有不愉快的经历,如牙痛、呛水、失败的拔牙手术等,其心理阴影往往很难消除。还有一些人,经常受到家人、朋友、社交媒体夸张化地对牙科的不准确表述,容易因负面宣传而产生心里恐惧。
看牙医确实是令人紧张的事,从我们意识到自己离预约拔牙、补牙或手术的时间逐渐逼近,到你坐在牙医的诊疗椅上准备接受局部麻醉,当牙医拿着发出高频声音的器具时,这些时时刻刻都令你身心感到害怕、恐惧。因为牙医恐惧症,就算牙齿很痛也不愿意去看牙医,导致病情的延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小问题被拖成了大问题!
大朋友如此,小朋友就更不用说啦!对于儿童来说,有时候这种不安全感来源于自身恐惧看牙的家长,所以当孩子看牙时,家长的盲目安慰,如声音颤抖、眼神闪躲却告诉孩子“你千万不要害怕”、如随口保证“看牙一点也不疼”,有时候起着适得其反的效果,加重了儿童的“牙医恐惧症”。还有一些家长经常会用“威胁”的方式让孩子听话,例如“你再不乖,医生会给你打针”、“再偷吃零食,牙医叔叔就会拔光你的牙齿”等,这些都会误导孩子对牙医的看法。那我们可以怎么做,才能让大小朋友不再害怕看牙呢?如何教会父母科学地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看牙这件事,是非常需要被关注的问题。
首先,要做到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检查定期检查口腔。早期的补牙和常规的洗牙。小朋友可以及时通过窝沟封闭、定期涂氟、不良习惯早干预等无痛的治疗,把问题最小化接触。另外,在适龄期,家长就可以逐渐引导孩子阅读《我不怕看牙医》、《牙细菌大作战》、《牙虫大搬家》等绘本,从小知道看牙没什么可害怕的,它就像检查体重、身高一样常规。父母应该做榜样,遇到牙齿问题要第一时间处理,并且给孩子机会教育,让他们从小知道保护牙齿的重要性。
当牙齿出现问题时,看牙医是一件正常的事。如果自己感觉出现牙齿疼痛、牙龈红肿等明显的不适,请鼓起勇气,勇敢面对!随着医学的进步,牙医的医疗理念也是微创、无痛的,会有不同的方法来帮助缓解治疗可能会带来的不适感。
在检查的过程中,除了口腔内的检查以外,口腔CBCT(口腔颌面锥形束Cone beam CT)的检查是完全无痛的,它的高精度、高分辨率、多维度定位的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快速找到问题所在,并给予对症的治疗。
治疗过程中,为了缓解看牙的紧张,医生往往会在诊室播放一些轻音乐,甚至允许看牙的大小患者点播歌曲哦。听着自己喜欢的歌曲。
治疗疼痛方面,目前大多数情况,只需要局部麻醉下进行治疗即可。有过度焦虑和紧张的情况,可以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比如大小朋友看牙前预先服用散利痛、布洛芬等止疼药物,降低疼痛感,能更放松的配合整个治疗过程,缩短治疗时间;极少数情况,比如年龄偏小的宝宝,无法配合较长时间的治疗,可以给予笑气镇静、甚至全麻下进行口腔治疗,这种情况需要前往口腔专科医院才能进行治疗。
治疗后也可以按照医嘱,服用一些消炎镇静、止疼、止血的药物,来减轻某些治疗可能会带来的术后疼痛感。比如在经历了拔牙后、种植牙术后,药物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的不适。
牙医不仅仅在业务和技术追求精益求精、为就医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大众的“牙医恐惧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口腔医护正不遗余力地推进“橡皮障”技术。相信被做过“抽牙神经”、“根管治疗”的大小朋友都有感受,医生需要用不同型号的“针”放到牙齿里,清理牙齿里的感染物,还需要不同的药水进行冲洗,味道不是很好。特别是儿童患者,当看到牙医的工具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恐惧,往往容易有误吸、吞针的严重风险。橡皮障技术就是使用弹性高的橡皮布,将接受治疗的牙和口腔隔离,仅仅暴露我们需要被治疗的牙齿,有了这层保护屏障,就不再害怕各种锐器放到我们的嘴里,也没有难闻的各种药物流进我们的口腔,杜绝了锐器的误吸及呛咳,大大增加的安全性。
除此以外,日常的自我口腔保健是相当重要的。口腔清洁工具的出现,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口腔卫生变得更加方便,如电动牙刷、牙线、牙缝刷、冲牙器、漱口水等。牙刷的进步,如电动牙刷和声波牙刷,可以更彻底地清洁牙齿,达到更好的清洁效果。牙线、牙缝刷、冲牙器则可以清除牙齿间的食物残渣,防止牙菌斑的产生。漱口水可以减少口腔中的细菌,预防龋齿和牙周疾病的发生。通过利用这些方法和工具,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口腔健康。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