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国王低于皇帝,这个没有疑问的,普鲁士从公国变为王国的头衔,当时也是需要得到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承认才得到的。波希米亚不是特例,之后德意志帝国成立后,下面有好几个王国,包括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任何同时拥有国王和皇帝头衔的君主,皇帝头衔永远放在前面,之后才是他们拥有的公爵头衔,伯爵头衔等,即使查理五世的国家中心在西班牙而不是神罗,大英的中心在不列颠岛而不是印度。
此外王国以下的头衔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存在,与波兰建立共主邦联前的立陶宛大公国(当然,事实上按照立陶宛语,应该是亲王国,立陶宛语:Kunigaikštystė,与摩纳哥使用的词相同而与卢森堡不同,都是翻译问题),可能是当时欧洲面积最大的君主国了,头衔依然是低于王国的。且不说神圣罗马帝国内部许多实际上独立的国家,就说西班牙的巴塞罗那伯国,也独立存在了不短的时间,这可是第三级的爵位了,更低的头衔我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完全独立存在的例子了。
头衔的高低,反正在我眼里不代表地位的高低,纳瓦拉王国在桑乔大帝之后被法国吞并之前,越来越小,最后几乎都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在欧洲的影响力,怎么看,也比不上一时呼风唤雨,让法国和神罗都忌惮三分的勃艮第公国(曾经绑架过神罗皇帝要求承认自己是国王,结果皇帝逃走了)。
同意一点,很多现在的误读都是翻译问题造成的,包括一些对应方法。比如德语中的侯爵,其实就是边疆伯爵,还有城堡伯爵,宫廷伯爵等等,就起源来说,也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之后在各国的领主,地位逐渐慢慢确定下来的时候,要与拉丁语的体系对应的时候有需要而已。
就像Tsar头衔,和德语的Kaiser一样,都是来自于凯撒,虽然在拜占庭时期地位降低了,但总还是被认为皇帝的头衔之一。但在彼得大帝改为和拉丁语国家一样使用由Imperator转译到俄文的头衔表示皇帝后,Tsar在俄国就相当于国王头衔,其后瓜分波兰,俄国皇帝就给自己加了波兰沙皇(Tsar)的头衔。所以,保加利亚复国的时候,君主和曾经的保加利亚一样,使用Tsar头衔,然而我们却称之为保加利亚王国,而不是曾经的保加利亚第一帝国,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当然全都可以叫保加利亚沙皇国)。
我的意见是,虽然头衔的地位因为其他语言不同时期翻译到拉丁语语境对应不相同的原因,比如Basileus也是的,会随着历史的推演发生改变,同时更高的头衔不代表更高的地位,但头衔本身之间的高低之分,在拉丁语的体系下依然是非常。
又有人根据1532 Act The Ecclesiastical Appeals Act,来论证国王和皇帝的相同。可是明明白白,原文通篇都称英国的君主为King而不是Emperor,历史的事实就是,英格兰或者不列颠的君主,从未使用过Emperor of India以外的其他皇帝级别的头衔,历史上从未存在Emperor of Great Birtain,与Emperor of England。Empire这个词不单能表示由皇帝统治的国家,也可以有别的含义。你可以看到历史上有Swedish Empire,Dutch Empire等等说法,可不代表他们的国家是由一个皇帝统治的,荷兰甚至(至少在名义上)是共和国。Empire往往可以用来强调一个国家是一个领土广泛的主权国家,特别是(至少是地区性的)强权国家。当然,也有时候Empire只是指一个由皇帝所统治的国家,例如特拉比松帝国。原文所问的皇帝与国王的区别,那么最可能的理解是指对这两个头衔的区别的比较,而不是对帝国、王国这些概念的区分。
事实上,你可以看到,存在一些公国,大公国,亲王国,王国与帝国,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在外交上都有平等地位,然而这些国家君主的头衔,毫无疑问是有高低之区别的,至少从传统的角度来看是如此。
国王和皇帝都是君主国的国家元首,皇帝可以册封国王。
在中国皇帝就是老大,是君权神受,普天之下都是朕的,王就是由皇帝往下分封的各个地方的主人;在周朝,周天子就是皇帝,下边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国,诸侯国管事的就是国王。
欧洲国家也差不多,只有帝国的国君才能称皇帝,欧洲的“皇帝”一词来源于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只有罗马帝国的元首才是理所当然的“天下共主”,才配得上“皇帝”之称号,而其他小国仅相当于罗马帝国之下的诸侯,因此其国君只能称王或者大公,而不能染指帝位。
要想在欧洲称帝,必须要被教廷认可继承罗马帝国的称号;德国和奥地利与罗马帝国沾亲带故,血统高贵,人家也称帝国;法国的拿破仑振臂一挥“老子也要称帝”,受武力恐吓的罗马教皇乖乖的加冕拿破仑为法兰西帝国皇帝,要想当皇帝得靠实力说话。
英国人就是所谓的“绅士”,他们和罗马教廷八竿子也扯不上关系,英国牛逼吧,实力那么强大,有“大英帝国”之称号,也只能本本分分的称女王或国王,而不能称皇帝,虽说他下面有许多的领地和附属国,因为他没有继承罗马帝国的称号。
历史上欧洲的皇帝的头衔比国王高,理论上国王应该听命于皇帝,但在中世纪的欧洲,皇帝与国王实质上是平等的,因此皇帝只不过听起来地位显赫些,实质上与国王差不多。
一战后,所有正牌的皇帝、冒牌的皇帝统统覆灭,帝系全部断裂,欧洲再无皇帝。
大英帝国的皇帝是欧洲三个半皇帝中的半个,其他三个皇帝都与罗马帝国的法统有关,而英国与罗马帝国和罗马教廷都扯不上关系,因此继承不了皇帝的法统。但英国征服印度之后自己觉得可以夺取莫卧儿帝国的(印度)皇帝称号了,故此英国君主称为“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算是与其他几个“皇帝”平起平坐了。后印度独立,皇帝和大英帝国也就不存在了。现在的国号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君主为国王。将来如北爱、苏格兰独立,国号还要接着改。
简单说,法国只是王国,君主只能成为国王,因为欧洲只能有两个皇帝,继承东西罗马帝国,需要由教会加冕的。一个在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另一个在俄国。法国大革命之后旧秩序被推翻,但皇帝的称号还是很诱人的,伫立于欧洲之巅的的拿破仑自然也想要,这时候宗教对民众的思想束缚已经解除了,完全就是强者具有话语权,自此之后,欧洲的皇帝如雨后春笋一般,出来了一大批。
在欧洲的文化体系中,普通的君主只能叫国王,唯有正统的罗马帝国君主才能叫皇帝。
自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与东罗马之后,便有了并列的两个帝国、两个皇帝、两个主教。皇帝的头衔需由主教加冕才名正言顺。
西罗马帝国被蛮族所灭,但教皇还在,罗马帝国皇帝的加冕权也就存在。教皇有宗教号召力却无实际的政治、军事权力,帝国灭亡后亟需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随着欧洲大陆的势力更迭、权力变更,这尊“罗马皇帝”的虚衔成了“流动红旗”,直到德意志皇帝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才算稳定下来——在这期间,法国尽管非常强大,但也只能称作国王。
拿破仑崛起后,横扫欧陆。虽然拿破仑自己不算个信徒,但“皇帝”的头衔毕竟对欧洲人来说还是至高无上的。他强行把罗马教宗带到巴黎,“走流程”把自己加冕为罗马皇帝。天无二日,民无二主,拿破仑当了皇帝,顺带把神圣罗马帝国给撤销了,只保留奥地利皇帝的头衔。
后来拿破仑帝国覆灭了,但奥地利也没有再去恢复神圣罗马帝国;再加上宗教改革后教皇号召力大减,之后再没有人邀请教皇来加冕,这就留下了一笔糊涂账。拿破仑的侄子拿破仑三世称帝,他继承了叔父的头衔,称“法兰西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失利后帝国覆灭;理论上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即德意志皇帝,普鲁士击败奥地利统一德意志,称“德意志帝国”;奥地利(当时已是奥匈)一直是帝国,别人也没赶尽杀绝,所以还是奥匈帝国。
至于东罗马帝国,后来被奥斯曼土耳其灭了。帝国灭亡后,流亡公主嫁给了俄罗斯君主,俄国便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沙皇”即“凯撒”之意,俄罗斯的宗教也称“东正教”,与受意大利教皇管辖的天主教有所区分。俄罗斯帝国延续至十月革命。
综上,一战前夕,欧陆共有三个帝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继承西罗马统系,俄罗斯帝国继承东罗马血统。至于所谓的“大英帝国”,其实只是王国,帝国形容其疆土庞大而已。
我认为法国的国王。与以后皇帝的叫法。是在这样的过度中存在的,叫国王的时期,是大众共同的,努力下。齐心协力。追捧一个英雄是的人物,产生出了一个国家。就叫国王。可能是当时众人的思想,都很单一,各种奋斗目标是要完整一个国家。以后为什么要叫皇帝。是发展的过程中,民间的风俗习惯,各种教派信仰。逐步走向了社会。都在为自己存在的地位做个说法,来抬高自己。这个时候国王与大臣,就的考虑国王与民间风俗习惯的认可。宗教是否正常的产生,对国王的权利有什么影响。对民间有什么不平衡。在这种前提下,宗教有产生了教主。国王与教派主谁大。在这种严肃的问题中。国王与教主都存在再一个国家中。只能改变称呼。国王变为皇帝。皇帝是一个国家中,有着至高无尚的权利。
以上是问答百科网为你整理的2条关于帝王的问题「国王和皇帝到底有什么区别」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帝王传奇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