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 > 正文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今年以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孔乙己的长衫”“学历诅咒”“35岁就业”等词引起讨论。我们该如何认识受教育程度与就业收入的关系?受教育的回报率在下降吗?中国的人力资本情况如何?各地的人力资本有何差异?

近日,第十五届人力资本国际研讨会暨2023年中国人力资本报告发布会在中央财经大学召开,公布了我国最新人力资本指数估算结果。南都记者从该报告了解到,从年龄看,1985到2021,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从32.25岁增加到39.42岁。“打工人”一年比一年老,其中,2021年乡村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

从地区看,劳动力平均年龄“最老”的省份是黑龙江、辽宁、吉林、重庆、浙江;“最年轻”的是海南、新疆、广东、贵州、西藏。从性别看,一方面是女性受高等教育程度大幅提升,但是男女实际人均人力资本差距在不断扩大,这在近年的收入水平的差距上也有类似趋势。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

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有所降低

据了解,人力资本通俗来说是指能够带来效益的知识、技能及能力。人力资本综合度量包括教育在内的多个方面,一般通过个人收入来度量。《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3》采用并改进国际上广泛应用的Jorgenson-Fraumeni终身收入计算法,以货币为综合度量指标对中国人力资本进行估算。

人力资本总量包含劳动力人口的人力资本以及未成年人的预期人力资本,退休人口从一般经济意义上定义的人力资本为零。即人力资本总量取决于未退休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及教育程度等。其中,报告中的劳动力人口定义为16-55岁的女性,16-60岁的男性,不包括学生。

报告指出,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降低。2001-2010年间,城镇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为15.26%,而农村为8.35%;但在2010-2021年间,城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降至9.09%,而农村降至4.33%。2021年,中国人力资本总量按当年价值计算为3378.3万亿元,其中,城镇为3005.6万亿元,农村为372.7万亿元,分别占人力资本总值的88.9%和11.0%。

在当前中国人口负增长的背景下,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对南都记者表示,财政应更多转向民生,通过财政支出更多补贴生育、养育、教育。他指出,这不是被浪费掉的“政府消费”,而是能带唤醒乘数效应、带来高回报的人力资本投资,这也有利于改善经济的供求两侧,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经济中总的人力资本等于(劳动年龄)人口乘上人力资本,尽管中国在IMF公布的全球人力资本指数一直是在增长的,但如果人口下滑过快,那么总人力资本就会下降,长期来看这不利于经济增长。

东北三省劳动力平均年龄最年长,农村男性超40岁

从基于年龄的人力资本指标来看,报告发现,从1985年到2021年,中国劳动力平均年龄从32.25岁增加到39.42岁。其中,城镇从33.03岁上升到39.16岁,乡村从31.99岁上升到39.82岁。2021年,乡村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超过40岁(40.39岁)。报告分析,2005 年以后由于劳动人口(主要为年轻劳动力)迁入城市,导致城镇和乡村的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差异逐渐缩小。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总体来看,中国大陆各省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分布从32 岁到41岁。分地区来看,2021年中国劳动力最年长的省份在东北,分别为黑龙江(41.17岁),辽宁(40.76岁)和吉林(40.57岁),均超过40岁。近年来东北青壮年人口流失、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从公布的2022年各省份出生率来看,东三省也是出生率最低的。此外,重庆、浙江的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年龄也超过了40岁。

人口老龄化也是一个全国的趋势。从1985年到2021年,中国0-15岁人口占未退休人口比例从39% 降至23%;45岁到退休年龄人口的占比由10%上升到24%。

广东打工人全国第五年轻,新疆老龄人口比例最低

西藏的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最小(36.07岁),年龄最低的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海南、新疆、贵州、西藏。作为人口第一大省,广东2021年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是37.72岁,为全国第五年轻,这主要得益于跨省流入人口相对较多,而外省流入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高达九成以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广东的排名比去年下降了一个位次,新疆超过广东和海南,成为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第三年轻的省份(37.42岁)。

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新疆也是“最年轻”的省份之一。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年末全区0-1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2.3%,16-59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65.4%,尤其是60岁及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2.3%,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8.4%,是全国老龄人口比例最低的省份。这说明新疆的人口年龄结构还是以劳动年龄人口为主,同时儿童和老年人口的比例相对较小。

在广东,2022年出现了40年来首次常住人口负增长。《2022年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东全省常住人口12656.8万人,比上一年减少27.2万人。从流动人口来看,2022年广东省外流动人口减少69.2万人。分析指出,这与广东近年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少企业外迁和转移,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发生转变有关。此外,疫情散发多发也是省外流动人口暂时回流返乡的阶段性因素。

但2022年广东依旧是常住人口、出生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最多的省份。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8475.1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66.9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94个百分点,广东劳动年龄人口占全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达到9.68%。

受教育年限上升至10.75年,城乡差距仍存

从基于教育程度的人力资本指标来看,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整体呈上升趋势。从1985年的6.14年上升到2021年的10.75年,其中城镇从8.23年上升到了11.69年,乡村从5.47年上升到了9.24年。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总体来看,经济发达的省份其劳动力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会相应地较长,如北京、上海、天津;而发展程度较低的省份平均受教育年限则较短,如西藏、青海、云南。从省内的城乡比较来看,城市劳动力人口受教育年限均大于农村,而且这种差别在经济不发达省份会更大。例如西藏城乡的受教育年限差别高达4.31年,而北京城乡的受教育年限差别只有2.83年。

受教育程度趋同,但男女人均人力资本差距不断扩大

从性别来看,中国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的性别差异正在逐渐消失。截至2020年,城镇男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1.53年,女性为11.61年;乡村男性为9.30年,女性为9.06年。其中,女性教育水平的提高幅度比男性大。具体来说,女性未上过学人口数的减少速度比男性未上过学人口数的减少速度更快,而在高等教育中性别差异也已大幅降低。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报告指出,由于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城镇的教育回报率(一年额外教育带来的收入增加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城镇男性教育回报率从2008年的最高点的8.3%降至2020年的5.7%,而城镇女性在相应年份从10.0% 降至6.0%。相比之下,乡村的教育回报率保持相对平稳或上升趋势。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报告还对人力资本进行了跨省比较,可以看到,一方面是受教育程度性别差异在减小,但是男女实际人均人力资本差距却在不断扩大。内地各省份中,在1985-2021年间,男性与女性实际人均人力资本都呈现出显著的加速增长,且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尤其是在1997年之后,男女实际人均人力资本差距不断扩大。有的省份男女实际人均人力资本在2017年或之后有所下降,有的是女性下降,这样一来,男女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人口负增长下“打工人”年龄趋近40岁,男女收入差距在拉大

采写:南都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