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正不为物累(欧阳修《归田录》卷下)
译文: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赵光义特别知遇关照。朝中的官吏,家里藏有古镜,他说能照二百里,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送给他以博取好感。他弟弟找个机会装作闲谈提到这件事。吕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过碟子那么大,怎么用得着照二百里地的镜子叫呢?”他弟弟听后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听说这件事的人都叹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德裕(李德裕曾罢冗官二千余员,以为人严峻拒绝请托著称)。像吕蒙正这样没有特别嗜好而又不为物欲所累的人,古代贤者也不易作到。
不是!吕端、吕蒙正都是北宋初年的重臣,都曾经官至过宰相,甚至在同一个时期都是宰相,不过是一正一副。虽然两人都姓吕,但两个人并没有血缘或者亲戚关系,甚至出身可谓天壤之别
不是一个人。
吕端、吕蒙正都是北宋初年的重臣,都曾经官至过宰相,甚至在同一个时期都是宰相,不过是一正一副。虽然两人都姓吕,但两个人并没有血缘或者亲戚关系,甚至出身可谓天壤之别。
从年龄来看,吕端比吕蒙正早出生大约十年,去世也是早差不多十年,都是享年65左右。吕端、吕蒙正的出身是很不同的。前者是个官三代,祖父和父亲都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晋的官员,父亲官至兵部侍郎,所以吕端入朝为官是因为父亲的恩荫,当时只有二十几岁。吕蒙正出身很贫困,有父母双亡的说法也有和母亲被赶出门的说法,三十三岁的时候考中状元才得以为官。
虽然如此,先官至宰相的反而是吕蒙正,可以说是后来者居上,他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成为了宰相,而吕端后来为相用了将近四十年。在吕蒙正为相的时候,宋太宗就想用重用吕端,任其为相,有人反对说他为人糊涂,而皇帝评价吕端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于是之后不久,吕蒙正被罢免贬为参知政事,位同副宰相,而吕端继任宰相,当时他已经六十岁。
不是一个人,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即吴下阿蒙,吕蒙正是北宋的宰相。
此外,补充吕蒙、吕蒙正简介: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吕蒙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洛阳人,北宋贤相,著
有《破窑赋》《命运赋》等作品,吕蒙正出生
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公元977年丁丑科状元。吕蒙正(944或946-1011),字圣功,河南洛阳(今属河南省)人。生于后晋出帝开运三年,卒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
吕蒙是三国时吴国的大将。。吴下阿蒙和刮目相看就是说的他。。 吕蒙正是北宋的宰相。
吕端和吕蒙正不是一个人。
吕端,字易直。北宋时期的大臣。北宋幽州安次人。其祖吕兖曾在沧州节度使刘守文下做判官。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其兄吕余庆,后晋时,以荫补官。入宋,历知成都府、蔡州。吕端为政清廉简约,百姓得以安宁。
吕蒙正祖父吕梦奇,山东莱州城北军寨址村人,曾任户部侍郎。
其父吕龟图,曾任后周起居郎;母刘氏,也出自莱州名门望族,生性刚烈。 子吕从简,国子博士;吕惟简,太子中舍;吕承简,司门员外郎;吕行简,比部员外郎;吕务简,也是国子博士;吕居简,殿中丞;吕知简,太子右赞善大夫。吕蒙正弟吕蒙休,咸平进士,至殿中丞。
叔叔吕龟祥,殿中丞、知寿州。子吕蒙亨,后历任下蔡、武平主簿。到道初年,州县官考核,吕蒙亨作答,文学、政事俱优,命为光禄寺丞,改大理寺丞,卒。次子吕蒙巽,虞部员外郎;吕蒙周,淳化进士及第。吕蒙亨子即吕夷简。次子吕宗简,也为进士及第。
吕蒙正的后辈多有名人,如侄子吕夷简,侄孙吕公著,官至宰相,八世孙吕祖谦、吕祖俭都是南宋著名大儒。
“吕蒙正赶斋”,说的是宋朝宰相吕蒙正“不第”时,日子过的非常拮据,适逢天灾,肚子难以填饱,正值年轻时候,饿肚子的滋味是十分难受的。
寺院里的和尚们是佛门弟子,有善心,也有积蓄,于是就设粥棚、施斋饭。吕蒙正当时还是个寒门学子,为了肚子就顾不得面子,也去“赶斋”,希望弄到一碗饭吃。大概“天降大任于斯人”的“人”都是要“饿其体肤”的,吕蒙正赶斋就很不顺利。
第一天他大早就去了,排在东边第一位,偏巧人家从西头开始施舍,快要轮到他时斋饭没了,第二又早早的去了,接受教训,排在西头第一位 ,人家却从东头开始,快要轮到他时又没了,第三天排到中间,总该能捞到一碗粥了吧?然而不然,人家从两头开始,不用说,轮到他又没了!
以上是问答百科为你整理的4条关于吕蒙正的问题「《吕蒙》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更多相关吕蒙正简历的内容请站内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