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如何更靠谱
单纯依靠文字、展板、场馆等形式的科普工作已渐渐难以满足公众需求,科协等机构开始尝试更多元、新潮的传播方式;科普也需要社会和市场力量的参与,让我们听听中国科协相关负责人、科普专家;一组数据揭示出我国科普事业近年来的进步,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公民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达...
院士深情说科普
多位院士深情说起科普的作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武警后勤部副部长郑静晨谈到,家里订阅了《知识就是力量》这本期刊,正是科普启蒙了他探索未知世界、追求科学思想的意识。他忘不了在边疆当军医时,一位小伙子的患病经历带给他心灵的震撼。当地牧民中高发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如果有人告诉他起码的卫生常识,科普则是点燃社会...
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科普?
我想针对科普3个方面的问题,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科普呢?我们国家当今需要各个方面的科普,需要科学的知识。我们要杜绝没有科学证据的知识,欺骗大众的知识(其实这些都不能算知识),这就要求我们科普工作者需要针对不同的对象。科普创作应该作为科学家的责任。至少应该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及其意义和应用前景让大众理解,及时...
章道义
科普作家、评论家与活动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首席顾问。1950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从此开始了漫长的职业科普生涯,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职业科普工作者。曾任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普及工作部部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理事长,中国科技报研究会理事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课题组顾问等职。...
王宁寰
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局高级工程师,从事金属材料和稀土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在中科院机关从事科研管理工作期间,参与组织多项重大新材料科技攻关工作,其中《高强深冲汽车薄钢板研究》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编写发表多篇新材料方面科普文章及材科和能源科普专著。...
创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的科普
创新创业的社会基础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增进人民福祉、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科学普及在创新发展中扮演着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作用。公众对科学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对科普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信息社会条件下人的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对科普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
卞毓麟:科普,是一种人生追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谈及科普这个词,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科普大师卞毓麟却对科普有着不同的认识,科普作品则是以作品形式表现的科普活动。好的科普作品应该充分展示...
陈玲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研究方向:科学传播与科技治理(科普政策、科普历史、国外科普)、科学教育:科学家参与科普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外科学传播动态跟踪与研究“1.公民科学素质现状和影响公民科学素质的因素.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课题研究论文集. 科普出版社,70-113. 2.浙江省农村青...
胡俊平
科普创作研究 1.从受众角度研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主题科普活动传播策略(中央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2.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组织管理及典型特色案例研究(中国科协科普部项目);3. 社区科普益民机制及载体研究(中央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4. 科普示范县测评等重点基层科普...
何丽
4.中国大陆和台湾人口转变比较研究;5.高校科学基金管理模式研究:8.煤矿工人科学素质调查;9.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10.北京市朝阳区小关街道居民科学素质调查研究:12. 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14.科普人才培训和试点基地建设(执行人);15.企业科普人才培训与科普工...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
新媒体背景下科普的路径依赖与突破,我国目前的科普体制形成了同新媒体发展 不相适应的制度安排,重点表现在制度依赖、技术轨迹依赖和科普内容依赖三个层面,建立适合新媒体取向的工作体系;以互联网为代 表的新信息传播技术已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结 构、经济结构、地缘结构、文化结构,社会结构 需要与互联网进行有效融合...
微信科普不容忽视 微信科普须靠谱
里有关养生保健、食品安全、生活常识之类的科普帖越来越多,会发现其内容大多并不科学,微信朋友圈科普帖到底靠不靠谱?应该如何提高科普帖的科学性?这条预防流感的所谓民间偏方曾一度在微信朋友圈里被频频转发,类似这样没有科学根据的伪科普帖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中还有很多。像我这样一点不懂的人只有按帖子里说的做,一...
邹文卫
主要负责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和培训工作,以及防震减灾科普和地震社会学研究等工作。曾长期从事于地震灾害研究以及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研究和实践工作。为各种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编写宣传材料20多万字。承担了中国地震科普教育馆展示工程任务,是我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地震科普教育展馆建设的主要贡献者;担任了国...
互联网+时代,科普影视向左走向右走?把科普打碎了去做
诸如此类的电视节目可算我国科普影视现状的一个折射。恰好是中国科普电视的代表栏目《走进科学》与美国商业性科普电视的代表——探索发现频道在叙事方面存在的巨大差距,故事化娱乐化使科普影视作品内容不再枯燥乏味”但需要保持与科普作品最基本的要求与严谨性之间的平衡,现在我国科普影视往往由单一单位主导整个产业链条...
李皓
1996年成为环境科普志愿者。1997年至2000年任国际环境影视集团(TVE)中国项目协调员。现为环境科普自由撰稿人。曾在北京从事引进与翻译国际环境影视资料的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和绿色北京绿色行动宣讲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