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若不早逝曹操能否更早统一?
曹操缺乏统一天下的素质,重点不在于缺一谋臣。你按刘邦、刘秀、李世民的标准去看待曹操就知道缺啥了。曹操麾下谋臣如云,是他使用谋臣方式不对,不敢给谋臣兵权,让众臣缺乏更大发挥空间。
诸葛亮和曹植争论高祖、世祖优劣,曹植认为刘秀的云台二十八将能力不如刘邦麾下的能臣,诸葛亮反驳认为这是因为刘秀个人能力太强,导致臣不显功,正是刘邦个人能力有缺陷,才让陈平、张良、韩信、周勃有救火的功劳。
曹子建论光武:将则难比于韩、周,谋臣则不敌良、平。时人谈者,亦以为然。吾以此言诚欲美大光武之德,而有诬一代之俊异。何哉?追观光武二十八将,下及马援之徒,忠贞智勇,无所不有,笃而论之,非减曩时。所以张、陈特显于前者,乃自高帝动多疏阔,故良、平得广于忠信,彭、勃得横行于外。语有“曲突徙薪为彼人,焦头烂额为上客”,此言虽小,有似二祖之时也。光武神略计较,生于天心,故帷幄无他所思,六奇无他所出,于是以谋合议同,共成王业而已。光武称邓禹曰:“孔子有回,而门人益亲。”叹吴汉曰:“将军差强吾意,其武力可及,而忠不可及。”与诸臣计事,常令马援后言,以为援策每与谐合。此皆明君知臣之审也。光武上将非减于韩、周,谋臣非劣于良、平,原其光武策虑深远,有杜渐曲突之明;高帝能疏,故陈、张、韩、周有焦烂之功耳。
可即便谈起任人御将,曹操仍相较刘秀甚远。换作是刘秀拿着曹操的牌,像荀彧、荀攸、贾诩、郭嘉、刘晔这类通晓军事的谋臣会被丢出去独立领兵,不必大多数战役都要亲征,本人可以居中处理更多事务,自己才是救火的那个人。
邓禹、寇恂、岑彭、冯异在刘秀麾下实际也是荀彧、荀攸、贾诩一类人物,但刘秀就是能给他们兵权,让他们同时发挥谋臣与武将的作用,这加快了刘秀统一的步伐。荀彧是曹操军中司马出身,又为曹操退保三城,贾诩研习《孙子》、《吴起》,曾率军与李傕联合击败过孙坚,他在军中声望极高,令段煨惧怕被夺走兵权,荀攸掌管曹操中军刑罚多年,策计杀颜良、文丑,水淹吕布。刘晔与周瑜、鲁肃一样本是江淮豪杰,刘晔当场杀郑宝夺权,本身也是武勇过人,曹操也没有任他为将。周瑜要是投靠曹操,估计就是刘晔的待遇。
这些人虽不一定善战,但能很好管理地方军事建设问题,像岑彭与吴汉一文一武相互牵制,刘秀此类部署是恰到好处的,很多时候有人提出了策略,最好就是让本人执行,其他执行者不一定能领会策略的奥义。荀攸、贾诩、郭嘉、刘晔领兵征战,大概真比夏侯惇、夏侯渊、曹仁靠得住,濡须之战时,蒋济的脑子就比曹仁好使。
刘秀时期可没有都督制度,靠着诸将相互制衡与护军制度就敢分兵权。曹操缺乏驾驭天下豪杰的气魄,你以为曹操不懂历史吗?他也会用典说:“昔寇恂立名於汝、颍,耿弇建策於青、兖,古今一也。”、“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闲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
可吕虔、杜畿的实权差寇恂、耿弇实在太多,即使二人真有那个本事,曹操也不给予他们发挥的资本。曹操早年被最信任的好友张邈联合吕布捅了腚眼,导致他严重不信任外姓领兵,像荀彧、程昱这样保住兖州的大功臣,无论忠诚或能力都没问题,曹操愣是没让他们督率一方,实是猜忌心过重。征汉中以后,众人商议让智勇兼备的韩浩留督汉中,曹操非选择了有勇无谋的夏侯渊,这就是曹操任人的缺陷。
李世民评价曹操“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很正确,曹操没有驾驭大将的决心,他就没可能培养出卓越军事家,你把韩信、耿弇交给曹操,他们也不过是五子良将。你把诸葛亮、李靖、徐世绩给曹操用,他们可能就只是一谋士。诸葛亮与刘备是相互成就的,若是诸葛亮没有足够的发挥空间,你今天看他大概跟看郭嘉没什么区别。
很多时候找找曹操自己的原因,为什么他没有刘秀、李世民英俊,为什么刘秀、李世民本人能力出众,麾下依然人才济济,是曹操的用人思维锁死了很多人才的上限。
附上吕布不死的回答
如果三国的吕布不死,以后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