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架起生命间的桥梁
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记者梁姊、尹思源)3月31日晚上8点,天津市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工作人员仲莹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见到了患者的妻子和哥哥。
此时,抢救室的大门紧闭,两个人坐在门口的椅子上,低声地啜泣。
仲莹递给患者家属一瓶水,出示证件后说明了来意。仲莹是一名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志愿者,每次面对逝去的生命,她都要征求患者亲属的意见,是否愿意捐献器官。
经过协调,那位28岁脑溢血患者的妻子同意捐赠丈夫的肝脏、肾脏、心脏和肺脏,在填写了丈夫的捐献确认登记表后,她也在天津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和仲莹的见证下,成为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我希望能够有机会挽救像我们一样的家庭。”她说。
“这是一份从最初开口就很艰难的工作。”仲莹说,在人们面对生死、情绪最为糟糕的时候,首先要做的是关怀、帮助和理解,是真正与家属共情,而不是索取。
家属签署捐献确认登记表表达捐献意愿。(受访者供图)
“无论结果如何,都要对患者家属秉持着善意和理解。”每一次器官捐献协调工作,仲莹都是从向家属出示证件、说明来意开始,陪伴、协助他们直到丧葬事宜全部结束。“挑战贯穿了工作全部过程,每一次与家属沟通都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连接的是两条甚至是更多的生命。”
这份工作始终面临着重重困难,但每位器官捐献协调员都有同样的感觉——随着制度机制的不断完善和宣传工作的开展,“我们好像正在被更多地支持和理解。”
3月22日,天津市红十字会在蓟州区元宝山庄生命纪念公园奉献碑前举行清明追思绿色代祭活动。(受访者供图)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新增人数达到了100万人;2021年,这个数字突破了151万人,近两年的志愿登记人数已经超过了前十年的总人数。
天津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燕敏介绍,目前天津市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当中,30岁以下的志愿者人数占52.7%。“年轻人没有那么重的思想包袱,很多人甚至会选择生日、纪念日等有意义的日子前来登记,希望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作出造福他人的决定。”
“我起初觉得,这份工作就像一条船,从死亡的终点摆渡前往重生的起点。”但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器官受捐者加入了器官捐献的协调工作,仲莹觉得这份工作更像是在不同生命之间架起生命的桥梁。“每一次建起生命的连接,都让我重新认识这份工作的意义。”她说。
来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