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陈三杰”眼中的陈永堂

  刚刚接触陈永堂和刘一玮、李暖冬、宋丽娟时,容易误以为他们同属于“双陈”一家企业。其实不然,他们都经营着各自的公司,相互之间是商业合作关系,是一纸契约使他们利益相关。

  普洱茶的竞争已经蔓延到东北市场,作为高端成品普洱茶的著名品牌,“双陈普洱”显然没有道理放弃这块市场,它要选择经营理念相通的合作伙伴,在“双陈普洱”的品牌下结成利益同盟,拓展市场。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这都是天经地义的商业行为。

  但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误解又不是没有道理,因为他们之间本来就不是一纸契约那样简单。

  他们的目标一致,但这个目标主要不是表现为市场业绩,在他们的契约中,甚至没有与市场占有率、销售指标相关的严格约定,而这些通常是代理协议中不可或缺的条款。他们的目标是共同实施一项让自己幸福、也能使别人幸福、值得终生为之付出的事业。

  他们的理念相通,这种理念主要不是表现为共同的市场行为策略,而是把高品质的普洱茶和最本真的普洱文明传递给更多人的共识,他们要成为推动文明生活方式的布道者。

  正因为如此,与其说他们是商业合作伙伴,不如说是价值观的同路人更准确。采访中,从刘一玮、李暖冬和宋丽娟口中,经常说出“到公司培训”“我们‘双陈’”“公司要求我们”等等,显然他们已经把自己视为“双陈”的一员,他们各自的价值观已经和“双陈普洱”的价值观融为一体。

  李暖冬说:“在沈阳茶城开了专营店之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一些业主总是千方百计想把茶卖出去,甚至想把不好的茶卖出去。‘双陈’的要求是和客人一起品茶、交流,如果他想买,我们再根据顾客的需要推荐。商业行为不同的背后是诚信、道义和使命感的差异。曾经想过,如果早认识‘双陈’、早认识陈永堂就更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完备的商业服务和文化传播体系,这是陈永堂他们多年奋斗的成果,我们只是拿来享用。在今后风雨同行的路上,我们都要为‘双陈’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广泛传播贡献智慧和汗水。”

  刘一玮说:“在长春,我们为会员和茶友提供商品和服务,大家很感谢我们,没有通常情况下甲方乙方的身份区别。在和会员们一起讨论普洱茶时,大家也都很尊重我的意见。我很享受这种职业自豪感,由衷的感谢我的领路人陈永堂,他创立的品牌给了我终身可以享用的财富。他倡导的‘双陈普洱’文化让我明白了没有载体的文化是虚无的,而没有文化,任何高档的商品也只是一件普通商品。”

  宋丽娟说:“当你看到十几万平方米的‘双陈普洱’茶仓,闻到茶仓中飘荡着的大山、泥土、花草的芬芳时,你能不信任、不敬重陈永堂吗?我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首先看人是不是可靠,人可靠了,事情才能做下去,才有前途。我的直觉一直很准确。”

  一个品牌能有如此强大的凝聚力和文化张力,它的基础一定包含着品牌创立者对这份事业的挚爱以及个人的文化功力和人格魅力。在刘一玮、李暖冬和宋丽娟的眼中,陈永堂是“双陈普洱”品牌文化的奠基人,也是引领他们加入这一幸福事业的老师。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的读者应该看明白了,陈永堂和他的“双陈普洱”其实并不传奇,他和他的东北合作伙伴都是一些普通人,他们在做着一件普通的事,这些人不是地产大亨、金融大佬、能源大鳄,没有举手投足间引发某种震荡的影响力。如果走在大街上,你不会多看他们一眼。

  但是,如果一些普通人坚持做一件普通事,并把它做得风生水起,引起社会广泛反响,那就有些传奇了。就GDP而言,普洱茶不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然而,当你看到在袅袅茶香中,一颗颗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一个个孤僻自傲的性格逐渐学会了包容,大碗喝酒变成了小盅品茶,嘈杂喧嚣变成了宁静安详,你一定会从中体悟到,在文化力量的春风化雨中,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缓慢却坚定的变化。

  对于任何国家,文化都是战略力量。

  “双陈普洱”和东北“双陈三杰”的故事还在继续,本报将在下期接着为读者讲述。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文化普洱茶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