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我们终将老去,我希望有尊严地离去。” 这是很多老年人的期望。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已成为70后、80后不得不思考的难题。老龄化社会已经不再是新话题,养老产业也正成为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而智慧养老也应运而生,成为了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一.智慧养老的背景

  民政部今年8月份发布的《2016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亿人,占总人口的16.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5003亿人,占总人口的10.8%。

  据预测,到2050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在“421”家庭框架下,养老压力之大不言自明。

  另一方面,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发展迅速。2016年国内养老产业市场规模约5万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7.7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1.4%,预计2030年超过20万亿。

  然而,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却面临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当下失能半失能人员约4000万,假设3个老人需要一个护理员,则需要1000多万养老服务人员。目前,所有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仅有22万,符合资格的仅有2万。

  按照国际上的普遍要求,照顾这些失能老人所需要的护理人员比例是2:1,也就是两个护士照顾一个老人,但目前国内能做到的情况只是1:10,10个老人才分得一个护士,中国现实与国际标准之间差了20倍。因此,发展智慧养老,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智慧养老—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如此大的市场体量和养老压力下,社会养老的靶向正从机构转向社区,大力发展居家养老。而智慧养老给居家养老提供了辅助,对于实现护理半径最大化,同时减轻子女陪护负担,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智慧养老的政策

  今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将智慧养老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把推动智慧健康养老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推动在养老和医疗机构中优先使用智慧健康养老产品,以及鼓励财政补贴家庭和个人购买智慧健康养老产品等三方面内容,当作行动计划的重点要求。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介绍,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体系,建立100个以上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军企业。在产业环境不断完善的同时,还将制定50项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标准。

  三部委对于智慧养老的规划,是搭上了信息化和物联网的快车,以期实现高效高质的养老管理。

  三.智慧养老的发展方向

  实际上,智慧养老已经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之中。不少子女都为老人配备了如手环等“基于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养老”设备。这些设备一般都有实时定位、紧急呼叫、健康管理等功能,儿女可通过管理软件随时掌握老人的状况。

  智慧养老最大的便利是让老人在家庭里就可享受到专业的照顾。

  智慧养老领域主要分为养老服务和养老硬件两大类,细分领域共20类。

智慧养老—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目前市场上养老服务产品方向分为三类:实时监测和远程医护、机构政府系统管理类、接入资源的平台类应用。

  1)实时监测和远程医护方面,主要是借助位置追踪仪、可穿戴设备、 防摔倒设备等感应装置,增强老人与医护人员的交互性。

  2)机构政府系统管理则通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搭建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政府资源,针对行业提供服务。

  3)接入各种资源的平台类应用,并不作为直接服务提供商,而是第三方平台, 将医疗器械提供方、医护人员、老年人等资源集中在一起,以中间渠道的经营方式收取服务费、手续费和广告费。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养老绝不是把科技、智能、大数据等简单融合,如何实现技术与应用的对接,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才是养老的应有之义。

智慧养老—健康产业中的朝阳产业

  毕竟养老最终还是人文关怀为主导,冰冷的机器和数据不能代替身体力行的陪伴,但智慧养老可以更好发挥工具的作用,减轻社会和子女的养老负担。可以设想未来的“养老机器人”,不仅能实时监控,还能陪护照顾。

  尽管尚处于初级阶段的智慧养老产业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但智慧养老理念和技术的介入,无疑将使未来的养老模式变得多样化、人性化、高效化,有效破解“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社会难题,未来的5-10年必将进入爆发期。

  本文首发于创明利官网,创明利-失能护理领导品牌,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