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的科学性不容否定》浅议

  对《中医的科学性不容否定》浅议

  晚阿

  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委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管西医、管西药的办法来管中医、管中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说“提高技术劳务价格,让中医的价值充分体现,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

  让我们快速的浏览并思考一下这次采访所涉及的关系每个人生命健康的问题。

  一千八百年前,张仲景医圣在《伤寒论》序言中说:余每览越人入虢至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物;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淬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

  是的,如果我们基本的生命安全都没有办法保障,谈梦想有什么意义?谈创新发展有什么意义?谈财富有什么价值?

  大医郭生白生前曾经说:“中国的老百姓太弱了?什么弱?就是我想找一个会治病的大夫,结果找了十个骗子,被骗了十次。”这不是危言耸听。看着每天的新闻报道里哪个哪个又患这个白血病,那个癌症,化疗放疗几十万、几百万、卖房子卖地倾家荡产了,求社会捐助。铺天盖地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广告也是眼花缭乱,病人病急乱投医,医院在奉劝家属放弃治疗时求生的本能、对生的渴望使得人们看不清真相,被骗是在所难免的。

  反思一下我们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火药,我们就只顾着玩烟花,人家造了洋枪洋炮来打你;我们的祖先以身试药,以生命的代价总结的中医瑰宝就这么轻易的被我们自己废了,边缘化了,当成垃圾扔了,人家把你的草药拿去提炼成化疗药、靶向药然后天价卖回我们,我们当成救命稻草当成宝了。殊不知,西医攻克不了的很多疑难杂症,咱们祖先早有医案。比如癌症在古代的叫法有很多,如反胃、瘘、症瘕积聚等,古代医书里有很多治愈癌症的医案。

  我们舍弃中医瑰宝,有这样那样的历史的、经济的、人文的原因。有人曾经拿着新文化先驱鲁迅先生的言论“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作为反对中医的论据。近日周海婴老先生亲自澄清:鲁迅先生其实并不反对中医。周海婴在和连建伟的谈话中说到:“人家说我父亲反中医,实际上我父亲反对的是庸医。我父亲相信中医药,还让我母亲吃乌鸡白凤丸,并因为有效介绍给很多其他人吃。”周海婴还说他小时侯也用过中药,“脸上长了疖子,敷上一点紫金锭,很快就好了”。

  今天,这场采访让我们看到中医复兴的希望,可是不免又悲哀。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玾、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唐由之、徐景藩、班秀文、郭子光、程莘农、裘沛然、强巴赤列(藏医)、路志正、颜正华、颜德馨均年事已高,前两日才得到国医大师徐景藩过世的消息。但是,我们的学术继承人却不见有超越者。我们曾经出现的现代治愈癌症的孙秉严、郑文友、鄢荣光等,他们自从离世后,医术并未得到传承,癌症的克星就是像流星一样在历史的天空一划而过。

  民间有些有识之士看到了中医的价值,有人踏遍万水千山,寻访民间中医并写书向世人宣传中医,也有人开设中医馆希冀继承发扬中医。可是名老中医就那么几个,中医馆里的中医都是医院里兼职的,受着西式的中医教育培养出来的,沿用“西医为主、中医为辅”的思路治病的,真正的传承何其艰难?中医的速成班作为文学爱好、文化爱好还有用,但真的能作为治病救人的根本办法吗?我们发扬的不仅是中医文化,不是将它供在神坛上瞻仰、膜拜、赞叹,而是让它走入人间、普渡世人、攻克疾病、挽救生命。这也是伤寒大家刘渡舟之所以改名为“渡舟”的原因。

  我们的中医教学,中医学和中药学分科了,《伤寒论》等经典从必修课变为选修课了。

  我们的中医院号称是中医院,但实际治疗是中西医结合,而且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中医师们也失去信心,把自己姿态放得很低很低,仅仅作为西医增效减负的辅助治疗。

  百姓不了解中医,对中医治病也无信心,生病时第一时间都是去看西医。在西医放弃治疗时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选择中医。但却由于缺乏对中医的了解和信任,并不能很好配合治疗,急于看到成效,一两副药没有好转就失去信心,甚至有的人把中医的好病反应当做病情加重,错失救治的良机。很多人不明白中医要持续观察并不断调整药方,开了一副药几十副就拿回家吃了,根本不时时回访反馈医生,对中医治疗毫不讲究方法。更有甚者,有人利用中药材牟利,在药材中掺假造假,使得药效更加得不到保障。

  记者问:“中西医并重”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但是现实中普遍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王国强:作为中医界,应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医。作为政府,应该更好地加强法律层面的建设,突出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不能用管西医、管西药的办法来管中医、管中药。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标准、规范,都应体现“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尊重中医药的发展规律。

  是的,中医管理不应等同于西医,能不能上岗怎么只能看有没有证书?能不能上岗应该看会不会治病。不能再鼓励拿着证书合法杀人了。我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我们同时又在担忧:希望真的是受惠于民,而不是抬高中草药价格和中医门诊价格,会赚钱的人总是太聪明,所以政策和制度的结局往往是背离初衷的……但我们满怀希望地希望这次能不同!

你可能想看:
标签: 中医中药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