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善,习相近,性相远。是什么意思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来,本性是清净圆满的。
性相近,习相远。
从性上来论,人人都是一样的;但是从习上来论,却有顺性、悖性的不同,差得就非常远了。习,就是本性的功用。
如果习能顺这个本性,那么居心、动念、行事,就自然能够克制愤怒和各种欲望,作贤、作圣,呈现本有的善;如果习逆这个本性,那么就造作种种杀盗淫妄罪业,沦为凡夫俗子了。
南无阿弥陀佛
人本善;是说人的可塑性,是说从人出生到成人的心的成长的轨迹,应该是新生的天生的那种童性的那种对事务的一种喜爱,应该是这种内在的心理关系。所以,人本善应该建立在这种心理结构上。
习相近,性相远;是说,习,是一个人外在的,是人最近的肢体行为上的表现,这里,是说,要想了解一个人,要从一个人的细微去了解。是这个意思。而人无完人。
性相远呢,就不是这个意思了,是说,你不能看表面和眼前。也就是,要长期性的那种了解。
原话出自《三字经》,您引用有误,原文是: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
人生下来的时候自性都是圆满的(此处“善”非善恶之善,是指刚出生的婴儿平等对待一切万物没有分别,像水一样纯净。每一个婴儿,父母的教导及生长的环境不同,教养、习惯以及对世界的认知也就不一样了。就像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写什么,他就呈现什么。),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善与恶及好与坏的差别。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