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七擒孟获这事应该在历史上是存在的,因为不仅三国演义记载了,而且在史书《汉晋春秋》、《华阳国志》中都有提到,但是七擒并不一定真的就是七次,七是多的意思,有可能是三次,有可能是四次,但应该用不到七次。

一、诸葛亮平南中的目的

南中的叛乱是因为刘备的去世而引发的,因为刘备是蜀汉政权的开创者,不仅名声大,而且资历老,益州也是刘备一手平定的,所以刘备在整个益州有着很高的威望,但刘备在夷陵之战大败,导致蜀汉损失了过半的兵力,给刘备和蜀汉政权带来了名誉损害,因此地处偏远的南中地区在豪强雍闿的带领下开始反叛蜀汉,之所以反叛,无非就是不愿意向蜀汉交税了,也不愿意给蜀汉提供兵员了,说穿了还是利益的问题。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刘备在公元223年去世,按照规定一般要守孝一年,所以不适应发动战争,便实际上整个南中叛乱的规模并不多,而且南中地处西南,就是今天的云、贵、川三省,除了路途遥远,并没有太大的问题,实际上诸葛亮平定南中,也只带了2~3万的兵力,诸葛亮平定南中的目的就是让叛乱者伏法,让秩序恢复到之前的状态,不至于因为南中的叛乱影响到蜀汉的北伐大计。

二、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略

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略实际是马谡为诸葛亮提出的,马谡并非一无是处,战略思想还是有的,只是缺少经验,马谡对诸葛亮说: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南中地处偏远,发动一次平叛战争不容易,接下来我们要北伐,不能长期对南中用兵,不能完全以武力将南中平定,那样的话不仅短期难以做到,而且结下仇恨,将来也会叛乱不断,所以这次平定南中一定要以攻心为上,让南中地区真心臣服,就能达到目的。

马谡的意思归结起来就是八个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说得详细一点就是要让南中地区的叛乱者心悦臣服,才能保蜀汉的长治久安。马谡说的很有道理,所以诸葛亮也接受了。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三、诸葛亮平定南中的战役

由于实力相差的悬殊,实际上平定南中之战并没有太多的悬念,很快雍闿和高定被消灭了,由于发动叛乱的主要就是以雍闿和高定为祸首,因此被当成主要目标,本着惩恶要惩首恶的原则,雍闿被高定手下所杀,高定被蜀军所杀,这样两个首恶都死了,就剩下最后一个参与的孟获了。

孟获是被雍闿和高定煽动的,同时也是离成都最远的势力,孟获的活动范围大概在今天的云南省滇池一带,这里离成都有两千多里,而且路很不好走,很多地方是原始森林,诸葛亮来回都要一年时间,如果不能一次搞定孟获,那将来要是孟获反叛的话,就非常麻烦。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孟获是彝族首领,诸葛亮了解到孟获在当地很有威望,为人正直,待人忠厚,在当地汉人和彝族人心中很得人心,这样的人如果杀了,就会引发民族矛盾,而且孟获的性格很适合感化,因为他待人忠厚,为人正直,有感化的条件,如果换个卑鄙小人,或者出尔反尔的人来,你是无法感化的,只有杀了了事。

诸葛亮了解之后就准备采用马谡的做法攻心为上,如何攻心为上呢?你总不能和孟获找个地方谈心吧,那也不可能,只能先在战争中击败孟获,再找孟获谈谈,设法让孟获臣服,只有这样才行,于是诸葛亮还是对孟获发动了战争,然后孟获就被诸葛亮俘虏,诸葛亮劝降孟获,孟获刚烈不愿意投降,诸葛亮又不能杀了孟获,于是只能放了孟获。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双方再次发动战争,诸葛亮又俘虏了孟获,孟获还是不愿意投降,如此几次后,孟获被感化了,对于孟获这样忠勇的彝族人来说,虽然刚烈无比,但是绝对是讲义气的人,诸葛亮多次的不杀之恩,显然感动了孟获,所以最终孟获臣服了诸葛亮,向诸葛亮保证以后再也不反了。

所以你看史书,从诸葛亮南征南中的公元225年之后,一直到蜀汉灭亡的公元263年,南中再也没有反叛的记载,这就是诸葛亮平定南中攻心为上的功劳,比只知道杀人强多了,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也达到了最终目的。

七擒孟获是怎么回事,诸葛亮收复南中真的要捉七次,放七次吗

但话又说回来,孟获作为一个首领,不可能让诸葛亮俘虏七次这么多的,毕竟人家首领也是要面子,有些史书上对于数字的翻译并不是表示具体的次数,也有多次的意思,七次就是多次的意思,但到底是几次了,没有记载,按照惯例来说,应该是不会超过三次,毕竟有三次经历,足以让人臣服了,所以七擒孟获很有可能最终只有三次,捉三次,放三次,然后臣服。

当然了,因为诸葛亮南征南中在三国时期,只能算规模不大的一次战役,而且还是对外征战,并不是太重要,所以史书上也没有记载这么清楚,就连孟获是否真实存在也有人怀疑,但史书毕竟有记载,而且今天的云南省境内还有关于诸葛亮七擒孟获的传说和遗迹,应该是真实存在的,只是没有七次这么多而已。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