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战国,常被人合称为“春秋战国”,他们到底有何不同?
春秋五霸意气风发,战国七雄犬牙差互,所谓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或盟或伐,人才也是数不胜数,贤臣良将的典故数不胜数,所以很多时候,人们常常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也经常将春秋和战国就这么理解成一个时期。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一、春秋在前,战国位后
周人发迹于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经周文王、周武王时,殷商已是“谗恶进用、忠良远黜”武王伐商,建立周朝。然盛衰无常,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燃烽火而戏诸侯,哪知第三次犬戎真的来犯,大多诸侯王不闻不顾,至此西周灭亡,周平王元年(前770),周平王迁都洛邑,东迁之后的周朝,史称东周,东周开始的这一年,便是春秋时期的开端,也是战乱的开始。
战国是继春秋之后的又一次大变革,如果说春秋时周天子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话,那战国时期,周氏王朝的势力已经是日薄西山了。周王室衰微而七雄兴起,中原持续动荡,至秦朝统一六国终止,因此时间的先后,是春秋战国最大的不同。 二、春秋争霸,战国统一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春秋五霸人人闻名,然此“霸”非取周而代之,而是诸侯之长,其职名为会诸侯、朝天子,实质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国互相攻交伐战,小国抱团取暖,在轰鸣的铁骑下,无数小国被吞并、或成附庸,此时的诸侯争霸战争,为之后战国时期的兼并统一战争做了先期准备。
战国与春秋暂无明确的时间界限,但公认的战国开端便是“三家分晋”,经过春秋时期百余诸侯国互相兼并,战国时只剩下二十几个相对强大的国家,各家的兼并战争使得诸侯变少了,胜出者疆域变大了,人口变多了,财富也集中了。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几个诸侯手里。征战也不只是简单的夺城掠池,百姓希望有个安定的环境,国君图谋天下归一,七雄相争,要的不是只做“霸主”,而是要取代周室,“以天子自居”。 三、君权下替,加固王权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天子”之称名不副实,周王室也只等同一个中等诸侯国,然而春秋时期的各诸侯国,都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弑君现象屡见不鲜,虽然大部分都是发生在春秋早期,但战国的开始正是“三家分晋”,三位大夫瓜分晋国,君权下替。战国时,国君学聪明了,为了避免大权旁落,不仅任人唯亲,同时也重用出身卑微之人,士人阶层得以崛起并与外戚互相周旋,在君王的有意安排下互相争斗,似两虎相争而君王得利,王权得以加固。 四、国无定界,郡县代邑
春秋时期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便是国与国之间少有界定线,对于这百余诸侯国来说,“国”只是后世定的称谓,那时的大国尚有城池,但一些小国只有些县、邑,虽称一“国”,实为一家,并没有国家形态。而战国则不同,随着国士不断开疆拓土,为了方便管理,便设立郡县以取代县邑,大国之间便互相划分国界,约定土地,所以战国有国界。 不仅如此,春秋战国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点,比如春秋的官僚制度便是官位世袭、土地世禄,但战国时期,布衣们也能登上朝堂,也能拜爵封侯;还有农业制度,春秋多为氏族集体劳作,而战国时小农经济迅速发展,男耕女织已成社会主导,林林总总。但不可否认,即便是社会动荡、民心难安,但春秋战国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次农业大发展、社会大进步,为我们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