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河汉界有什么历史渊源?

首先我们要理解楚河汉界的意思是“楚地和汉地的边界”,并不是表示楚河、汉界两个地名,这个成语有互文的语法,楚河汉界真正涉及的地名是鸿沟。

楚河汉界是著名的历史典故,秦末楚汉争霸时期,公元前205年夏,项羽在彭城(今徐州)大败汉军,刘邦退到黄河南岸重镇荥阳,楚军乘胜追击,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

在荥阳相峙阶段,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最初刘邦败退荥阳,诸侯皆背汉向楚。由于萧何及时调发关中老弱未成年者补充兵力和韩信的增援,汉军才得以重整旗鼓。项羽虽将战略重点移至西线主攻刘邦,但他始终未能摆脱两线作战的困境,无法越过荥阳、成皋一线西进。从此,楚汉便进入了双方相持的阶段。但是,从刘邦方面说,这种相持是积极的。相持阶段一开始,刘邦就组建了骑兵部队,有效地阻挡了楚军的进攻;与此同时,汉军重新调整了战略部署,一方面坚守荥阳、成皋一线,一方面积极在楚军的后方和侧翼开辟新战场。这一部署打击了项羽在战略上的致命弱点,很快收到了成效。汉二年八月至次年十月,韩信接连平定魏、代、赵、燕,矛头直指齐地,逐渐形成包围西楚的态势。当时项羽主力虽然在汉三年夏四月、六月再度攻克荥阳、成皋,但由于刘邦采取了“高垒深堑勿与战”的战术,不仅保存了汉军的实力,而且牵制了楚军的主力。使项羽更进一步陷入两线作战,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特别是项羽不能用人,不但韩信、陈平等人弃楚投汉,连他的重要谋士范增也得不到信用,这更使他在政治上、军事上连连失策,使刘邦得以调兵遣将完成对项羽的战略包围。汉三年五月,刘邦命彭越率兵渡过睢水,袭杀楚将薛公,直接威胁彭城。八月,刘贾、卢绾将卒两万渡河,进入楚地。彭越在汉军的协助下攻徇梁地,连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完全截断了荥阳、成皋一线楚军主力的后勤补给线。于是,项羽不得不于九月命大司马曹咎固守成皋,亲自回师救援,夺回陈留、睢阳、外黄等十余城。但是,汉四年十月,刘邦乘机诱使曹咎出击,大破楚军,收复成皋。与此同时,韩信也袭破齐历下军,进据临淄,并于十一月在潍水消灭了楚将龙且率领援齐、号称二十万的楚军,尽定齐地。项羽在正面和侧翼战场上接连遭到重大失败,有生力量丧失殆尽,腹背受敌,进退失据,陷于汉军的战略包围之中。

成皋之战后,楚汉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项羽日益孤立,粮秣得不到补充,韩信又继续进兵西楚。汉四年八月,项羽向刘邦提出议和,楚汉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就是楚河汉界的由来。

经过一系列战争,楚汉战争最后以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王朝而告终。

至今,在荥阳广武山上还保留有两座遥遥相对的古城遗址,西边那座叫汉王城,东边的叫霸王城,传说就是当年的刘邦、项羽所筑。两城中间,有一条宽约300米的大沟,这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鸿沟,也是象棋盘上所标示的界河的依据。

当战争的硝烟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消散,楚河汉界却永远定格在了中国象棋棋盘上,据《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楚河汉界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