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经济的活化石——甲壳虫
曾经跟马哥(一个朋友)谈论过甲壳虫,马哥说:甲壳虫我知道,正着跑和倒着跑一样的那个车。这个笑话我记了好多年,也可以看出甲壳虫是一部设计特别可爱、有意思的车,但是在萌萌的外表下,却藏着一张张厚重的历史,甚至贯穿德国近代的风起云涌。
甲壳虫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930年代的纳粹德国。阿道夫·希特勒希望能够生产一款可以广泛使用的大众化汽车(Volkswagen,直译即“人民的汽车”),委任工程师费迪南德·保时捷(保时捷的创始人和油电混合动力创始人)来完成这项任务。希特勒对这款车的要求是:可以载两个成人和三个儿童、最高时速100公里/小时、售价不超过1000马克。甚至还推出了一项储蓄计划以使普通群众通过由“欢乐的力量”组织配给券可以买到汽车,因此这款汽车也叫做“欢乐的力量之车”(Kraft durch Freude Wagen)(金融政策)。
1936年10月12日首三款甲壳虫正式面世,正式名称为大众1型(Volkswagen Type 1)。1938年甲壳虫在柏林汽车博览会上参展,美国《时代》周刊记者讥讽它是“BEETLE”,大众因此而得名“甲壳虫”。
甲壳虫本身是针对经济能力相对不富裕的家庭,然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甲壳虫发动机,甲壳虫被改成吉普车大量被投入战事里(约五万辆),而只有630部才投入民用。至战争结束,甲壳虫又再次投入生产。甲壳虫的制造者们相当注意车子本身制作的水准和日后的维修问题,所以甲壳虫拥有相当坚实的车体结构和底盘发动机,这也是它能成为长寿车的原因之一。战后,欧洲经济百废待举,甲壳虫的经济耐用性正好适应了这种形势,立刻成为欧洲最畅销的车型。
1945年4月11日,英国军队占领了大众汽车厂,ⅣAN HIRST少将从瓦砾堆中拣回发动机零件,自己动手制造了两辆甲壳虫车,喷上卡其色驶回英军总部,马上受到垂青,订单雪片式飞来,少将决定尽快使侥幸保存的甲壳虫车生产线恢复生产。
1947年:全年制造了8987辆甲壳虫,并第一次出口到荷兰。
1949年:甲壳虫正式出口到美国,英军把大众汽车厂交还了德国政府
1951年:甲壳虫总产量达到25万辆,并出口到29个国家。
1955年:总产量达到100万辆。
1960年:德国政府将大众汽车私有化
1962年:第500万辆甲壳虫下线。
1967年:甲壳虫第1000万辆下线。
1972年:大众汽车甲壳虫以15,007,034辆的总产量打破了福特T型的生产纪录。
1978年:在德国本土生产的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埃姆登工厂下线。
1981年:第2000万辆甲壳虫在工厂下线。这是汽车工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世界纪录的诞生
2003年:最后一辆甲壳虫驶下大众汽车墨西哥工厂的生产线。
至此老款甲壳虫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并且在墨西哥工厂成功跨越入21世纪
设计方面当时甲壳虫采用现今少见的后置发动机、后轮驱动,可省去车底沉重的传动轴,以及空出车头较大的空间作行李箱。
动力采用1.0升、1.1升、1.2升、1.3升、1.5升、1.6升发动机,搭配4速手动或3速自动变速箱
车体风格有软顶和硬顶两个版本
大众新甲壳虫(Volkswagen New Beetle)(第二代)
大众汽车于1998年至2011年推出了新一代甲壳虫。与第一代甲壳虫后置引擎后轮驱动不同,本车采用前置引擎前轮驱动甲壳虫发动机,引擎也由气冷式改为水冷式。
底盘方面采用1997年VW Golf的平台,前轮为麦佛逊悬吊,后轮为扭力梁悬吊,驱动方式为前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有多种引擎可选择,包括少见的V型五气缸VR5引擎。车身外型设计源自VW在美国加州的设计室所推出的甲壳虫概念车,量产版外型几乎和概念车完全相同。据说1.8T版本有可自动升起的扰流板,增加车辆在高速行驶的稳定性。2003年的车型可配备六速自排变速箱,是全球第一辆配备六前速自排的前轮驱动车,车身风阻系数为0.38,比第一代甲壳虫的0.48优异许多。
1998年 新甲壳虫诞生,在墨西哥生产,供应全世界。
1999年 在美国销售超过8万辆
2002年 随着第21517415辆高尔夫驶下生产线,高尔夫的生产量超过了甲壳虫位居世界第一。
2003年 在墨西哥生产的大众汽车新甲壳虫敞篷车在德国上市。
2012年 全新一代甲壳虫在上海登陆中国
第三代甲壳虫(或许是改款)
甲壳虫的详细参数在此不在赘述,网上都可以查到,而且喜欢甲壳虫的人并不会在意它的机械结构(偷个懒狗头)
根据大众汽车的财报,该集团在2017年全球累计销售了5.94万辆甲壳虫,但相关销量数据到了2018年已骤降至3.78万辆,同比下滑了36%,而到了2019年,甲壳虫的全球销量已跌至2.05万辆,是巅峰时期的一半不到。最终2019年最后一辆甲壳虫在墨西哥下线,火了80多年的传奇车型正式谢幕
当然,甲壳虫静静的离开仿佛是为了更好的见面。德国汽车工业仍然强大,汽车也会陪人类一直走下去,大众的财政危机也会过去,让我们静静期待甲壳虫的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