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还是“出世”?

“出世”与“入世”最初来源于儒家跟道家两派的学说观念。儒家提倡积极入世,帮助世人,贡献社会,将个人的价值融入到社会集体当中。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讲的就是入世。而道家则提倡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隐居山林,闲云野鹤,不问世事,不问政治,落得逍遥自在。

  后来,这些观念被引申到了其他人身上,代表着不同的两种人生观,入世是积极向上的融入社会的人生观世界观,出世则是消极的逃避社会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譬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面的桃花源。

佛家也讲出世与入世。二者是面对尘世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与修行观点。

  出世追求的是脱离凡世间的困扰和诱惑,寻找寂静清幽之所静心修行,从而达到高超的无我境界。入世,即通过入世修行,教化大众以求正果。出世和入世历来是困惑中国读书人的两难选择。好像选择了桃花源,就不能经世致用了。很多大哲也力图化解二者之间的矛盾。庄子说“小隐隐于林,大隐隐于朝”。

  不论是出世,还是入世,看的不应该是表面的行为,而应该看人的心态。所谓“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