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不产红珊瑚,为什么藏族人民有这么多珊瑚?

藏地不产珊瑚,但却遍地珊瑚饰品?难道都是假的吗?

近来在与大家的交流中,常常遇到有些朋友从西藏旅行买回的一些红珊瑚饰品,请我帮忙鉴定:这些珊瑚饰品等级质量参差不齐,其中大部分为海竹染色、草珊瑚、造礁珊瑚注胶而成,也不乏彩色玻璃和骨制的仿品。

有的朋友一次买好多件,有的甚至不惜花重金与高价将海竹染色的高仿品从旅游区购回。问及答案才知,朋友们上当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两大误区——不少人迷信“在西藏大多都能买到传说中的老珊瑚”这样的说法;更有甚者,直接误认为西藏产红珊瑚。

对于这些答案,听完之后不禁为之愕然。这是由于对珊瑚基本常识和藏地历史知识的缺乏所造成的。许多人都有这样这样的疑惑:既然不是产地,那西藏的珊瑚饰品来自于哪里?以及传说中神秘的藏地老珊瑚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

西藏红珊瑚饰品究竟来自何处

众所周知,所有的珊瑚宝石均来自于深海。而世界上深海红珊瑚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一个是中国台湾海域、日本南部岛,包括琉球群岛;一个是夏威夷群岛周边海域及中途岛海域;还有一个就是地中海沿岸,以意大利半岛南部海域为主。所以说,西藏是不产红珊瑚的,如今那里留存的珊瑚饰品主要是通过古代自然的集散流转以及中央政府的赏赐这两个渠道所获取的。

还存在一种来自于珊瑚化石的说法。在西藏还有山珊瑚的说法,特指一种在牧区出土的,红艳多虫眼的古代珊瑚,相传产自西藏的喜马拉雅山脉,是远古时期的珊瑚化石。而事实上,西藏并不存在山珊瑚,这只是一个误传,西藏所有的珊瑚都来自深海,没有使用远古珊瑚化石的现象。

关于藏地老珊瑚珠

西藏的珊瑚珠子多出自于明清两代,形状多为圆筒形,尺寸从几毫米到五六厘米不等。不同于现代的珊瑚珠子,古代珊瑚珠子的孔道大,由于长时间绳子的摩擦,孔道呈现水滴形状。那种色泽粉红的珊瑚,是明清两代的流行色,从北京的皇室到蒙藏牧民,都喜欢这种柔和的珊瑚,俗称为孩儿面。

这种高级别的珊瑚,在那个时代就是价格惊人的奇珍异宝,多由中央政府,蒙古藩王赐予,世代在大家族中流传,很少出现在民间。今天我们在藏地牧区节日里看到的,牧民们穿戴的耀眼珠饰,只是对旧时贵族宝饰装的模仿。 所以,对于专门的收藏爱好者来说能够搜集到西藏古代旧时贵族的珊瑚珠、珊瑚枝饰品的概率都很小,更何况是对于一般的游客而言,这种机会更是渺茫。

今天,西藏珊瑚新饰品,旅游纪念品的来源,已是汉地的沿海城市,比如义乌的饰品批发市场,成色不一,真假混杂。仿制珊瑚与真珊瑚价格差距很大,低仿的塑料制品,很容易分辨。最难分辨的是十八世纪的料器(赛璐璐)仿珊瑚,那时制作的假珊瑚,色泽逼真,纹理自然,还有人为的虫眼,为了重量会在料器(赛璐璐)里填充铅,极难分辨,对西藏古代珠子经验丰富的康巴商人有时都会买错。还有一种,就是残破珊瑚的再次拼贴,也要注意。

对真伪的鉴别,只有多看真的,多摸真的,自然就会对假的有排斥。流传的一些鉴别方式都不是绝对的,还是要告诫喜爱珊瑚的朋友们,多看真的,才会认知假的。 有时,价格是辨别珊瑚真伪的最有效的方法,珊瑚作为一种价格贵重的有机宝石,绝不会很便宜的出现在市场上。

尤其是对于收藏级别的珊瑚自古价格都是昂贵的。 只看色泽,不看年份也是目前珊瑚收藏的一个观点,收藏古代的西藏珊瑚,有其文化与宗教的情感,老的珊瑚又有它特有的柔美包浆,透过老的珊瑚,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代西藏的神秘故事,它的价值就不单单是珊瑚本身了。

藏人会用珊瑚轻轻敲击牙齿,从细微的硬度来区分珊瑚和塑料仿品,这是感觉上的辨别方式,对珊瑚缺乏了解的人会很难理解,也很难掌握此法。 因此,为了防止文章开头提及的上当受骗之事再出现,大家今后在景区、旅游点购买时应当多加谨慎小心,同时为了减少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风险几率,尽量选择一些信誉度高的正规珠宝店进行购买亦显得尤为重要。

希望【迦耳】分享的这一篇文章能帮助到朋友们,迦耳老师获得中国珠宝鉴定师证书,珠宝玉石学士学位证书,为您专业解答红珊瑚真假辨别、保养、市场行情等问题。

你可能想看:
标签: 珊瑚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