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藐视黄忠史料有记载:他在长沙攸县打猎时偷着射我一箭,我要杀他易如反掌
《三国演义》中有两处描述自相矛盾,那就是关羽原本和黄忠惺惺相惜,后来却因为同为五虎大将而撕破了脸,关羽还说出了很伤人自尊的那番话:“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在《三国志》中,关羽黄忠战长沙是不存在的,但是关羽瞧不起黄忠却是有据可查的:“先主为汉中王,遣诗(费诗,时为益州前部司马)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关羽自称大丈夫,而称黄忠为“老卒”、“老兵”,似乎诸葛亮也是这个看法:“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
五虎大将是从《三国志·卷三十六》演绎而来,四方将军却是刘备正式任命的,关羽不愿意和黄忠并为五虎大将也好,不屑与黄忠同列四方将军也罢,他对黄忠的轻蔑,都是正史有记载,小说也有描写的。
查阅相关史料,我们就会发现黄忠箭射关羽盔缨居然确有其事,关羽瞧不起黄忠也有理由:黄忠不但有眼不识泰山,而且还有些不识抬举,难怪关羽一听黄忠的名字就火大——关羽对黄忠的印象,还是长沙攸县深山老林中那个很没礼貌的猎手,当时要不是自己宽宏大量,黄忠就是有十条命也活不成。
正史中的关羽和张飞是季汉仅有的两位万人敌,两晋南北朝夸奖勇将,一般都用关羽张飞赵云做榜样,却很少有人提及马超和黄忠,说黄忠能跟关羽旗鼓相当并互饶性命,那是明朝以后的事情了。
明朝以前的马超形象不佳,在元曲中的是一个“面如青蟹”的狠角色,连老爹和两个弟弟的性命都不顾,就跟杀死嫡母的韩遂(腾攻遂,遂走,合众还攻腾,杀腾妻子,连兵不解)结盟,还表示要认韩遂为干爹:“今超弃父,以将军为父;将军亦当弃子,以超为子。”
晋代史学家孙盛将马超和古代几大薄情寡义之人并列:“汉高请羹(项羽要烹刘邦之父,刘邦要分一杯羹),隗嚣捐子(抛弃在朝名为内侍实为人质的儿子而背叛了光武帝刘秀),马超背父,其为酷忍如此之极也!”
吕布任丁原和董卓为义父,于史无据,他们只是“义如父子”而已,当年的侍中刘晔也曾这样评价刘备与关羽的关系:“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刘备和关羽当然不是父子关系,《关张马黄赵传》说他们“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在刘备集团,享有这个待遇的是关羽、张飞、赵云。真正曾跟刘备结为刎颈之交的人,是投奔曹操后官至军谋掾、护乌丸校尉、中护军、平虏校尉、护鲜卑校尉、右中郎将、雁门太守的牵招牵子经。
黄忠和其他季汉大将不同,他投降刘备之前,还投降过曹操:“黄忠字汉升,南阳人也。荆州牧刘表以为中郎将,与表从子磐共守长沙攸县。及曹公克荆州,假行裨将军,仍就故任,统属长沙守韩玄。先主南定诸郡,忠遂委质。”
刘备收取荆州南四郡,并没有发生任何战斗,基本就是“兵不血刃,望风归降”。
黄忠挂着曹操给的临时军衔加入了刘备集团,并在入川之战中脱颖而出,成了跟关羽军衔相同但爵位差两级的方面军司令:后将军与前将军都是位比九卿、秩二千石的高官,但是名号亭侯之下有都亭侯,都亭侯之下才是关内侯,黄忠见了关羽,还是要行礼的。
黄忠在投降刘备之前,在长沙攸县跟关羽有一次偶遇,那次偶遇,显示了关羽的大度和惜才,也显出了黄忠的唐突和无礼,关羽对黄忠的负面印象,可能就是来自那次邂逅。、
记载黄忠初遇关羽细节的,是《南阳人物志》:“有故蜀将黄忠,方其未归蜀先帝时,曾遇关云长于长沙之攸县,彼此未之识也。”
为了避免生涩枯燥,下面的话咱们还是翻译成现代汉语——作为南阳地方志,南阳名人诸葛亮和黄忠自然是以正面人物出现并大书特书的,而且也不大敢虚构和抹黑。
黄忠当时只相当于长沙攸县的驻军副司令,荆州不管是姓刘还是姓曹,都跟他没有太大关系,所以赤壁大火还没熄灭,黄忠就跑到山林里射猎去了。
刘备命关羽张飞赵云等人奉经略南四郡,关羽带领部队路过攸县,看见黄忠箭不虚发,鹿兔没有不应弦而倒的,就挥手停止前进,驻马高坡观猎。
骑射是古代大将的必备技能,关羽见猎心喜,对黄忠十分欣赏:“见其箭之神,心甚爱慕,不禁失声呼。”
按照常理,有人欣赏自己的箭法,黄忠就应该放下弓箭拍马上前寒暄问候,但是黄忠听到有人叫好,回过头来看见一个长须飘飘的大将带着大队人马,居然怀疑是遇到了敌人,就趁着关羽没有防备,一箭射中了关羽的盔缨——那一箭很可能是奔着关羽的咽喉去的,关羽一低头,这才射高了。
事后黄忠的解释是“心重公之貌威而神肃,因欲虚射之”,但是这种解释很难令人相信:黄忠箭法确实很出众,但是想射关羽那样久经战阵的名将且想射哪儿就射哪儿,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现代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也会受风速和空气湿度的影响,不可能精确到厘米,就更别说在飞行途中不断颤动的箭矢了。
关羽很生气,但是并没有发作:“关公虽怒气无礼,然益爱之。”
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黄忠“虚射”之说全是托词,因为他一箭没有射杀关羽,又拍马冲了上来,结果冲到半路,就马失前蹄摔成了滚地葫芦。
关羽眼看着这个要冲到跟前玩儿命的猎手因战马惊厥而摔倒,并没有喝令手下将其抓获,而是“亟摧扶之”。
被扶起来的黄忠,并没有感谢关羽的不杀之恩,道了一声谢或道了一句歉就溜掉了——古文中的道谢和道歉都是一个“谢”字,所以半壶老酒也不知道黄忠当时说了啥。
虽然《南阳人物志》要替黄忠立传扬名,但是“忠仅谢而去”这五个字,却描画出了黄忠的唐突和无礼:你箭射人家盔缨,又被人家饶了一命,为何不通报姓名倾心结纳?
《三国演义》把《南阳人物志》中的这段邂逅移植过去,就成了关羽黄忠战长沙,但是却留下了难以弥补的矛盾:如果黄忠真是刀法与关羽不相上下,箭术还更胜一筹,并曾经对黄忠十分敬佩,后来又怎么会蔑称其为“老兵”、“老卒”并羞于与之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