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土及覆土后如何管理?

  覆土1。覆土前准备工作覆王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是否还有潜伏的 杂菌和害虫,尤其是木霉菌和螨类。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有效措 施,将病、虫、杂菌消灭在覆土之前,否则覆土后土层变成一层 保护层,难以彻底消灭,遗患无穷。覆土前培养料表面保持干 燥,覆土调水后,菌丝在遇到水分后容易恢复生长,爬土快。

  覆 土前切忌在料面喷水或喷葡萄糖等营养液,以免覆土后料面菌丝 受到抑制并发生杂菌。若覆土前料面仍较潮湿,应打开门窗进行 大通风2〜3天,以吹干料面。覆土前还应该采取一次全面“搔 菌”措施,即用手将料面轻轻搔动、拉平,再用木板将培养料轻 轻拍平。

  这样料面菌丝受到破坏,断裂成更多的菌丝段。覆土调水后,断裂的菌丝段恢复生长,在料面和土层中生长的绒毛菌丝 更多、更旺盛。在双孢菇生产中由于赶季节,早出菇,不等菌丝长到培养料 底部就覆土。因为覆土调水后,料面菌丝通常以直线向上生长方 式,往土层上生长,而料内菌丝仍以辐射方式向下横向生长。

  这 样菌丝向多方向生长的结果,使菌丝爬土缓慢而延迟出菇时间。2。覆土作用双孢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与其他食用菌最大不 同点是必须覆土。不覆土则不出菇或很少出菇。双孢菇在栽培条 件下,由菌丝体生长转向子实体发育过程,覆土是一个重要的诱 导因素。(1)覆土后,裸露料面增加一层保护层,而且在一定厚度土 层内既缓和温度变化,又降低水分蒸发,使土层内有一个较为稳 定的小气候环境,有利于菌蕾形成;(2)覆土后,改变料面和土层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分压(比 例),双孢菇菌丝体和子实体对二氧化碳耐受力有差异。

  引起料 面和土层中二氧化碳积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逐渐抑制双孢菇 菌丝在土层中生长,促进双孢菇菌丝扭结成子实体;(3)覆土后,改变营养条件,双孢菇菌丝在营养丰富的培养 料内生长旺盛,当生长到覆土层时,由于覆土层中营养成分含量 很少,在营养缺乏情况下,双孢菇菌丝生长受到抑制。

  双孢菇菌 丝在营养丰富的覆土层中,不易形成子实体或减少子实体形成, 从而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发育而结菇;(4)覆土对料面菌丝的物理机械性刺激作用,促进子实体 形成;(5)覆土层可供给双孢菇生长所需大量水分。出菇盛期,需 要不断向土层内补充大量水分,而覆土层既能吸收,又能贮存多 余水分,—空隙又有足够空气供双孢菇吸收,维持双孢菇正常生长 发育;(6)覆土层中微生物活动,可诱导双孢菇子实体产生;(7)覆土层可支持双孢菇子实体正常生长。

  0。对覆土的要求要求覆土的吸水和持水性能良好,毛细孔多,疏松、透气性好,不易板结;营养贫瘠、肥分少;无病虫、杂菌;但需含有能诱导结菇的一些微生物。1。覆土材料选择及覆土方法不同覆土材料,由于理化性状不同,直接影响双孢菇产量和质量。(1)覆土材料①泥炭土 目前国外普遍采用泥炭土作为双孢菇覆土材料。

  泥炭土在国内有的地方叫草煤,是植物残体在地层内经长年沉积、埋压而成。其物理结构疏松,吸水性强,保水性好(含水量达80%〜90%),酸碱度适中,病虫杂菌少,便于双孢菇菌丝向土层中生长,有利于正常结菇。泥炭土的覆土方式是一次性覆土,厚度为4厘米左右,不分粗、细土。

  ②菜园土菜园土或稻田土理化性状虽比泥炭土差,若选择适当,仍可获得高产优质的双孢菇。双孢菇常规覆土方法分粗、细两种土粒。粗土粒覆在培养料表面与培养料直接接触,双孢菇所吸收的水分,主要由粗土提供。细土覆在粗土之上,起到保护粗土层水分的作用。由于作用不同,对土质和土粒大小要求也不同。

  粗土土质要求壤土偏沙,这样结构疏松,毛细孔多,吸水性和持水性都好,有利于贮存水分和双孢菇菌丝穿土。细土土质要求壤土偏黏,物理结构较为紧密,喷水容易经过细土渗人到粗土,'且不易板结。粗土粒大小要求在2。 5厘米左右,细土粒大小要求在1厘米左右。

  粗土粒过大、过僵(坚硬),持水性差,水易流人料面。菌丝在粗土层内生长不良,易出畸形菇,甚至料面菌丝容易萎缩。粗土粒过小、过松,喷水后容易板结则透气性不良。细土粒过小、过松,因喷水次数多更易引起板结。细土层通气性能差,菌丝容易板结,不易结菇,产量降低。

  细土粒过大、过僵,持水性差,水分易流入粗土层\是细土层偏干,粗土层偏湿,结菇部位深,双孢菇产量、质量都不够理想。(2)覆土方法粗、细土的覆土方法是先覆粗土、后覆细 土。覆粗土前,料面要保持干燥,干燥的料面能够承受一定的水 分而不致引起菌丝萎缩。

  处于长期干燥状况下的菌丝体,一旦遇 到潮湿环境,很快恢复生长。这样的菌丝上土快,健壮有力,结 菇能力强。覆土前还应一面将有杂菌的粪、草拣掉,一面用手捋 料面,搔动捋平并轻轻拍料面,力求均匀一致。倒土时,要撒得 匀。覆好后,还要重新摆齐,使每粒粗土相互靠近,防止重叠和 空白。

  粗土面不要留较大缝隙。粗土排平后,其空隙处还需用中 土进一步嵌缝。填补好中土后,应基本上看不到料面。这样的粗 土层调水时,水分不会直接流人料面。粗土调水后,待菌丝长到 一定部位时,需及时覆细土,最好覆盖半湿半干的湿润细土。如 覆上的细土过湿,粗土菌丝向细土生长过快,基础不牢固。

  若细 土过干,易引起在粗土层内过早结菇。2。覆土厚度覆土层厚度应根据所用覆土材料的不同而不 同。现以传统的常规粗、细土覆土材料为例,详细说明覆土厚度 要求及对双孢菇产量、质量的影响。播种后15天左右,当双孢 菇菌丝已大部分长到培养料底部,即可覆土。

  具体覆土时间应根 据培养料厚薄、气候条件、菇房情况、菌丝生活力等因素而定。(1)覆土厚度一般掌握在4厘米左右,即粗土厚约3厘米, 细土厚约1厘米。覆土层过薄,土层透气性虽好,但保湿性能差, 土层内菌丝生长量不够。出菇后土层内总的含水量少,子实体产 量相应降低。

  同时子实体从培养料内吸收养分,致使培养料上层 偏干,土层过厚,透气性差,水分不容易达到覆土层底部,因而 不利于子实体形成,或子实体结在土层深处而影响双孢菇的产量 和质量。(2)覆土厚度还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气候干燥,菇 房保湿性能差,料薄,料偏干,菌丝生长旺盛,覆土层应适当厚 一些,以便更好地保持料内和土层内的水分,有利于出菇。

  相 反,应当薄些。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我国北方地区,双孢菇覆土应厚些,而南方地区则应薄些。覆土厚度与覆土材料关系表 现在:覆土材料疏松可适当厚些,覆土材料紧密的应适当薄些。①采用泥炭土(2份黑泥炭,2份黑土,1份白垩土)作为覆 土材料若覆土层厚5厘米,子实体内水分的33%〜34%来自覆 土层,其余来自培养料。

  若覆土层厚3〜3。5厘米,子实体内水 分来自覆土层仅占14%〜15%。②在覆土层厚1。3〜5。1厘米范围内,覆土层越薄,双孢菇 产量越低这表明,薄覆土层产量低是由于薄覆土层不能提供足 够水分的缘故。由培养料提供的水分,不能弥补土层供水的不 足。

  因此,薄覆土层中的子实体,其干物质含量比厚覆土层中的 高。而子实体含水量则比厚覆土层的低。二、覆土后管理双孢菇栽培管理技术关键是从粗土调水到出菇前这段时间对 水分、空气和温度的调节和控制。其中,水分调节是重要的中心 环节。栽培管理技术是否得当,措施是否及时,将直接影响到结 菇好坏及产量和质量的高低。

  1。粗土调水及菇房通风换气调节粗土的水分主要是促使料 面菌丝迅速恢复生长,使之较快地长上粗土,并能深人到粗土粒 内部,为今后持续出菇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要防止菌丝在粗土层 内提早结菇,又要防止菌丝包围在粗土周围表面。为此,必须正 确地、及时地调节好粗土水分,利用水分和空气两个生态因子来 控制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

  粗土调水要求应掌握先湿后干,下 湿上干,内湿外干的原则。在正常情况下,覆粗土后菇房通气12 小时左右,即可开始喷水。第一次用水量较少,每次喷水约0。8 千克/平方米,以后喷水量逐渐增加。若覆土较湿,用水量酌情 减少;覆土较干,用水量相应增加。

  第一次喷水2小时后,喷上 的水分已被粗土吸收,表面湿润,可继续喷第二次水,用量一般 为1〜1。3千克/平方米。喷水应分几次进行,可避免因一次喷水 过多而流人料面,减少菌丝因长时间缺氧而受到损害。每天可喷水3〜4次。如果气温较高,喷水最好在夜间或早、晚进行。

  这 样2〜3天内将粗土水分调节好。调好后,粗土潮湿、松软,无 白心,其含水量一般可达20%〜22%。直至覆细土前,粗土上不 得再喷水,以促使菌丝往粗土下部和内部生长,防止菌丝在土层 板结或过早结菇。覆粗土前,整个发菌阶段,菇房以通风为主,尤其在发菌后 期,为了使料面干燥,促进菌丝往湿度较大的培养料内部深处生 长,菇房在低于28°C情况下,南、北、上、下门窗都要打开进行 大通风。

  如果气温高于28°C时,菇房在夜间也要进行大通风。覆 粗土后,为了避免料面菌丝所处的环境条件因改变幅度过大而影 响生长,一般情况下,菇房继续大通风8〜12小时后开始调水。 调水时菇房仍然要进行大通风,以补充因喷水而使土层和料面的 空气减少,防止菌丝因过分缺氧而降低生活力。

  植土调水结束 后,菇房通风再继续10小时左右,使粗土表面水分逐渐蒸发, 直至土表水珠全部消失为止。以后逐渐减少菇房通风,直至关闭 所有门窗,加强保湿,防止粗土水分继续散发而过早结菇。但在 高温情况下,当室温超过23°C以上时,菇房通风只能在夜间温度 低时进行,防止正在土层中生长的菌丝固在温度较高情况下新陈 代谢加快,使更多二氧化碳在料面和土层中积累,以保证菌丝在 氧气供应充足的环境条件下,继续正常生长。

  2。细土调水及菇房通风换气覆细土时间应根据菌丝在粗土 层中生长情况来决定。通常情况下,气生型菌丝在覆粗土1〜2 天后便萌动上土。5〜6天菌丝便已长到粗土缝,6天左右当菌丝 在粗土缝普遍长到粗土粒的1/3高度时,就应及时覆细土。细土调水要求是先干后湿,逐渐调节。

  用水量根据细土干湿 程度而定。一般情况下,覆细土后0。5〜1天开始喷水。第一次 喷水每平方米约0。5千克;第二次喷水每平方米约0。7千克;第 3次喷水每平方米约1千克。细土水分调节好后,细土粒能捏得 扁,湿润即可,含水量一般在18%左右。若细土调水过快、过急、湿度过大,菌丝便会过早、过快地往湿度较大的细土层生 长,而粗土层内菌丝生长不充分。

  这样不仅影响秋菇产量和质 量,同时还会降低越冬春菇的产量。覆细土后至喷结菇重水前,主要是促进菌丝继续在粗土内充 分生长,并逐步诱导菌丝向细土层生长。尽量防止菌丝过早地在 粗土层和细土层内扭结而形成子实体。因此,除了适当调节水 分,促进菌丝生长,控制结菇外,还必须做好菇房内的通风换气 工作,这对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有重要的促控作用。

  覆细土时 和覆细土后,在正常室温下(18°C左右),菇房应尽量避免通风, 防止因土层中二氧化碳浓度突然降低而过早形成子实体。在细土 调水时,如果室温偏高(20°C以上),天气阴雨潮湿,夜间可开 背风窗进行菇房通风。正常情况下,尽量少通风,甚至不通风, 这样双孢菇菌丝才能在含有一定二氧化碳浓度土层中稳定生长。

   覆细土后,在气候干燥情况下,栽种“基内型”菌株,菇房更要 少通风,并需适当增加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使菌丝顺利地生 长到细土层。若天气潮湿,气温又偏高,栽种“气生型”菌株, 则应在天气阴凉时适当进行菇房通风,尤其上层菇床需开上窗, 加大通风,减少菇床上方的空气相对湿度,控制菌丝徒长。

  3。出菇前后水分管理基本规律 土层中水分制约菌丝体生 长、发育和子实体形成。结菇前后水分管理技术是双孢菇栽培管 理的关键。根据双孢菇不同生育期对水分需求规律,结菇前后水 分管理应“轻重结合,干干湿湿,适时适量”。结菇前土层应掌 握偏干,使菌丝在湿度适中的情况下,在土层内缓慢而有力地生 长。

  一旦菌丝在土层内生长的程度和部位已达到结菇要求时,需 及时喷重水,加大土层湿度,促使绒毛菌丝在土层湿度较大的条 件下变粗而形成线状菌丝,进而扭结成菌蕾。此时,为了补充粗 土的水分,必须采用间歇重喷水的方法,使水分能从细土流进粗 土层,使粗土层内保持充足的水分。

  喷水过早或过迟,都会降低 双孢菇的产量和质量,如果水分用量不足,则会使单菇分量减轻。若轻喷勤喷水,不分轻重,则会造成菌丝徒长,延缓结菇时 间、影响秋菇产量。出菇前后喷水还要根据菇房和本地区的实际 情况灵活运用。如气温高,天气潮湿,菇房通风差,土层内菌丝 生长不旺盛,喷重水的量则相应减少。

  (1)结菇重水结菇时喷重水主要是通过大量的水分来迅速 增加粗、细土的湿度;同时,对菇房进行大通风,降低二氧化碳 含量,促使菌丝由营养生长转人生殖生长,及时供应子实体形成 所需要的大量水分和空气。覆土后至喷结菇水前,主要是培育土 层菌丝阶段。当双孢菇菌丝体在土层内已充分生长,并达到一定 部位时,需及时结菇。

  此时,结菇主要条件是水分和空气,这两 个人为条件必须相互密切配合,适当调节,才能收到良好的效 果。气生型菌株,覆细土5〜7天后。菌丝已长入细土缝并与细 土平,这时需及时加大菇房的通风,使细土表面干燥,从而抑制 菌丝继续向细土表面生长。由于加强菇房通风,当土层内二氧化 碳浓度降低到0。

  5%以下时,便诱发双孢菇菌丝扭结而变粗,形 成线状菌丝。大通风2〜3天后,先补上一层细土,将菌丝盖严 并保护好,然后喷结菇重水。结菇重水总用量是每平方米约为 3。 6千克,间歇分次喷。因这时气温仍偏高,喷水最好在夜间或 早、晚天气凉爽时进行。

  第一次用量较少(约0。7千克/平方 米),以后用量增加,每次约1。1千克/平方米。每天可喷2次,2 〜3天结東。喷结菇重水后,菇房需继续通风2〜3天,以后逐渐 减少通风,保持菇房内和土层湿度,促进子实体形成和生长。匍 匐型菌株结菇重水喷用时间应相应推迟1〜2天,因匍匐型菌株 菌丝生长速度慢,且易结菇,所以要防止出菇部位过低现象的发 生。

  又因匍匐型菌株耐水性强,子实体形成快,生长速度也快, 因此结菇重水总用量应比气生型菌株多,每平方米可多用水0。9 千克左右。喷结菇重水期间,若室温在20°C以上则不宜喷用,应避开高 温后再喷水,否则易产生杂菌和发生菌丝萎缩现象。如果室温在18°C〜20°C,由于菌丝生长速度仍较快,应适当提早喷用结菇重 水,以便控制菌丝不往细土表面生长,降低出菇部位,防止出密 菇、出小菇。

  如室温在15°C以下,由于菌丝生长速度减慢,应适 当推迟喷结菇重水的时间,促进菌丝向上生长,升高出菇部位, 防止在粗土下面出菇,造成菇稀而降低产量。(2)出菇重水喷结菇重水后,土层内的湿度加大,菌丝在 充足水分条件下,很快吸收水分和营养,原基不断形成,且生长 快速。

  气生型菌丝在喷结菇重水3〜4天后,大批绿豆、黄豆大 小的。子实体开始形成。匍匐型菌丝喷结菇重水后2天左右,大批 原基普遍形成。当原基形成绿豆、黄豆大小后。需及时喷出菇重 水。这次重水作用是进一步补充粗、细土层中的水分,提高粗、 细土的湿度,及时供应迅速生长的双孢菇子实体对水分的需求。

   出菇重水用量根据结菇重水用量多少而定。如结菇重水用量较 足,粗土湿度较大,出菇重水用量可比结菇重水用量少些,反 之,则多些。出菇重水总用量为每平方米需2。8千克左右,仍采 用间歇重喷的方法。每天喷1〜1。4千克/平方米,连续2〜3天, 分早、晚两次进行。

  出菇重水喷用过早(原基在米粒大小时), 过小的菌蕾易受喷水机械性刺激而受伤,造成死菇。喷用过晚, 正在迅速生长膨大的子实体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和营养,生长速度 减慢,影响前期产量。'出菇重水用得过多或过少,都会抑制小菇 的生长,延迟第一批菇的出菇时间。

  结菇重水和出菇重水的喷用技术是双孢菇产量高低、质量优 劣的关键,乃至决定着双孢菇生产的成败。(3)粗土调水至出菇前容易发生的问题及防止措施这段时 间如管理不当,容易产生下列问题:①料面菌丝萎缩在粗土调水、细土调水、结菇重水、出菇 重水这4位调水期间,尤其在粗土调水时,土粒间缝隙大,一次 喷水过重,水分很容易直接流人料面,若覆土前料面又较潮湿, 结果由于水分过多,氧气供应不足,料面菌丝逐渐失去活力而萎缩。

  调水期间菇房通风不够,以及高温期伺喷水,都会因双孢菇 菌丝代谢的热量和排出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散发而自身受到损 害,最终产生菌丝萎缩现象。防止上述现象的产生,在覆土后用 中土填缝,喷水次数增加,喷水时菇房大通风,高温时不喷水。 这样菌丝萎缩现象可以减轻或消除。

  ②产生杂菌和虫害这段时间菇房内的温湿度都非常适合杂 菌和害虫发生。胡桃肉状杂菌适于高温、高湿,通风差的条件下 发生和发展;鬼伞类竞争性杂菌也容易出现在这段时间;双孢菇 粉孢霉、褐腐病等在此时都应严加防范。螨类也极易在此'时发 生。在这段时间内,应特别注意防止以上几种杂菌与害虫的 发生。

  ③菌丝徒长,。土层菌丝板结覆盖细土过,细土调水过急, 粗土先干后湿,上干下湿,结菇水喷水过迟,喷结菇重水后菇房 通风不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过高等,都会促进菌丝营养生长, 抑制生殖生长而迟迟不能结菇,从而造成菌丝在土层中的过分生 长。菌丝在粗、细土层中生长过旺、菌丝浓密、板结,乃至长出 细土表面,最后布满土表,产生冒菌现象。

  针对上述情况,应分 别采取相应措施。如用松动或拨动破坏土层中的板结菌丝,阻止 菌丝在土层中继续生长,加大菇房通风,喷重水,促使结菇。、④出密菇出小菇主要原因是结菇部位不适当。结菇部位不 适当跟喷结菇重水是否适时、适量有关。结菇重水使用过晚,使 菌丝生长部位过高,子实体扭结在细土表面。

  结菇重水用量不 足,菇房通风不够,菌丝扭结而成的小白点(原基)过多,因而 子实体大量集中形成,造成菇密而小。防止密菇小菇的产生,应 及时调节结菇重水,避免菌丝在细土表面集结,结菇部位过高。 结菇重水用量一定要充足,同时菇房通风要大,防止菌丝继续向 土面生长,抑制过多子实体形成。

  ⑤出顶菇、稀菇粗土调水后,菇房通风过多,覆细土时间 过晚,原基(小白点)形成在粗土缝或粗土下部。细土调水不及时或细土过厚;覆细土时或覆细土不够,菇房通风过多,湿度不 够,菌丝迟迟不上细土;结菇重水喷用过急,用量过大,抑制菌 丝向土层上部生长,促进菌丝在粗土间扭结,提早出菇,降低出 菇部位,以至第一批菇多从粗土间顶出,菇大、柄长而稀。

  尤其 是匍匐型菌株,以上各工艺过程中稍有不当都会产生不正常的结 菇现象。防止这种情况的产生,应注意粗土调水后及时减少菇房 通风,及时覆细土,保持细土有一定的湿度,提高菇房内的空气 相对湿度,提高菌丝生长部位,除止在粗土层内结菇。⑥死菇出菇后,在双孢菇生产中经常会遇到大批死菇的现 象。

  这种现象往往在第一潮違时发生。主要原因是高温和喷水不 当引起的。在双孢菇原基形成后,尤其在出现小菇蕾以后,如果 室温超过23°C以上,菇房通风不够的情况下,1〜2天时间内, 由于温度过高,子实体生长受阻,菌丝体生长加快。营养会从子 实体内倒流回菌丝中,供给菌丝继续生长,已形成的大批子实体 原基便会逐渐干枯而死亡;喷结菇重水前不能及时补土,米粒大 小的原基(小白点)裸露,此时易受水的直接机械性刺激而死 亡;结菇和出菇重水用量不足,粗土过干,小菇也会干枯而死。

   针对上述原因,防止高温影响,喷水时保护好幼小菌蕾,可有效 减少死菇的发生。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双孢菇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