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过年的?近现代人又是怎么过年的?
宋代王安石写过年时的情形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过年在是人们除旧迎新、祭拜神祖、纳喜迎福、祈求平安丰收的庆典,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是农历新年的开始,现代人把每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称作春节,又称为过年。
虽然商周秦汉时期,过新年的日子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最重要的节日,过年历来都有着很强的仪式感。
在古人那里,过年的讲究很大。要用区区几百字说过年有些难。我说说李世民和武则天的过年吧。
李世民有一首《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诗里的新年气象很是不同一般。春风乍起,冬雪开始消融,灯火驱散了深深的寒意。皇宫内外,红烛高照,火舌似花。除夕之夜,在守岁的酒席上君臣举杯共饮,辞旧迎新,达旦歌舞。贞观盛世,李世民的心情自然很好,《守岁》诗流露出无比的自豪。有人说李世民的这首诗清新可读,是初唐难得的好诗。
同样,他还有一首《正月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百蛮奉遐赍,万国朝未央。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诗中描述了大年初一,他接受大臣们贺喜时心情喜悦,并提议大家今后同甘共苦、砥砺奋进。
而武则天650年的过年充满了相思之苦。当时感业寺外面爆竹声声,她想起了爱慕自己和自己爱慕着的李治,禁不住潸然泪下,写下了“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如意娘》)。这一年春节的迎新灯火,映照着一个思妇的泪光和幽怨。
684年过年时的武则天却是无限追思自己的丈夫李治。她情不能禁、潸然泪下,在洛阳烛火高照迎新年的时候,武则天写下了追思丈夫——唐高宗李治的著名文章——《述圣记》。
的确,过年是喜庆、祥和、祈福、迎喜的日子,也是祝愿、追思、期盼的日子。
我国历史悠久漫长,但社会却飞速的发展着。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远比古人强多了。而今天过年的仪式感仍然存在。祭灶、扫尘、磨豆腐割肉、杀鸡蒸馍、祭祖、走亲访友、逛庙会、闹元宵等等好不热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