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中为什么“我”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的故乡感受不同?

一别故乡二十载,再回首,萧瑟荒凉处,与童年记忆天差地别。此时的“我”感叹:物非、人变、心灰意冷。

物非:灰与彩的对比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我”刚一踏入故乡便感叹:“阿!这不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哪是如此灰暗、荒凉?童年故乡的美明亮、色彩斑斓。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他想到童年伙伴闰土时,记忆里美丽的故乡便在眼前,可时隔二十年,现在的故乡在岁月飘摇中变得满目疮痍。活力的乡村变荒村,不免让作者感到悲凉。

人变:厚障壁的隔膜故乡中的人变了,尤其是闰土。岁月是把杀猪刀,童年时的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十分可爱,充满灵气。如今岁月在他身上刻了一刀又一刀:身材发福,脸灰黄且皱纹深深,眼睛肿得通红,粗笨开裂的松树皮手,浑身瑟索。

看得出他经历了世俗的沧桑,遭遇物质和精神双重打压。麻木的他不再像童年时与我称兄道弟、自由玩耍。天真烂漫的童年友谊也不复存在。那一声“老爷”让“我”感到了我们之间隔着的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这厚障壁是封建等级尊卑,不平等观念早已根深蒂固。我感到心酸,眼前麻木的木偶人与我渐行渐远……

心灰意冷:不留恋又渴望回到故乡本想重温美好,可现实的残酷让昔日活力的故乡变得面目全非,“我”失落悲哀,离开故乡时没有留恋。但望着下一代宏儿又寄托着新的希望。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故乡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