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晚睡对大脑有害 却有那么多人晚睡?

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晚睡有害,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晚睡呢?晚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许多答案从“晚睡对大脑有害”或者“行为成瘾”的角度解释了晚睡的危害。但是为什么我们明明知道晚睡有害,我们还是乐此不疲地晚睡呢?晚睡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很多时候,晚上到了我们设定的睡觉时间,可能是十点十一点,或者十二点,我们还是会一直翻着微博,看着朋友圈,或者玩着游戏。一页一页又一页,一把一把又一把。一直到某个时间,要么是两点,要么是四点,我们终于意识到:“不行,再不睡就没时间了!”于是我们终于放下手机,关了电脑,爬到床上。幸运的话,我们能倒头就睡着,不幸运的话,躺在床上,脑子里还一遍遍播放着刚刚看的视频或者玩的游戏。

但是,如果我们早点睡,我们会感受到什么?会不会有可能是,当我们早早地关了灯、放下手机的时候,我们还存在一些能量,这时候,焦虑、压抑、无意义感、失去控制感全都一点一点地席卷而来?我们脑子里会不会开始一遍一遍地胡思乱想,身体就是觉得不舒服,好像有一股气憋在胸口或者遍布全身?

有研究表明:自我同情,或者自我慈悲(Self Compassion)更高的人有更高水平的积极情绪与更低水平的消极情绪,同时,他们也有更少的睡前拖延行为。同时,研究中也发现了消极情绪与睡前拖延行为的正相关,即实验参与者的消极情绪越高,他们有更高的可能性表现出更多的睡前拖延行为。而且,研究者推测,由于有较高自我慈悲的人会使用积极的情感调节策略来调节自己的消极情绪,所以使得他们有更少的睡前拖延行为。

持续性的“晚睡”这一行为,似乎在“帮助”我们掩盖情绪——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或者看视频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感受到自己焦虑的情绪,我们也暂时逃离了我们今天还没有完成的作业或者任务,推开了明天这些作业和任务带给我们的压力。那段时间里,我们是“自由”的。“晚睡”帮助我们把白天没有消耗掉的能量尽量地消耗掉,直到我们再也承受不了,倒头就睡着了,我们也不需要再烦恼。

知道了这些,有些人可能会针对自己的情况做出改变。但是有些人还是会很难改变“晚睡”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消极情绪依然还在,如果没有了“晚睡”来帮助我们掩盖这些情绪,我们的情绪该如何处理?这时候,我们就要一方面寻找消极情绪的来源,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另一方面,学习新的情绪调节策略,让我们的消极情绪能够即时地宣泄出来,或者转化成为积极的自我认知与情绪。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多关爱自己,体谅自己的情绪与困难,照顾好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心灵。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情绪睡眠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