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岛原子弹为什么不在地面引爆而是在高空?
说出来很多人可能不接受——砸在地上的话,怕把原子弹给砸坏了。
当年的美国人就是这样考虑的,原子弹结构过于精密复杂,根本不适合触地爆炸。
而且,原子弹“小男孩”本就不是靠触地引信引爆的常规炸弹。
“小男孩”的技术原理为“枪法”原子弹(另一种为内爆法),将锥形和半球体的浓缩铀235隔空放置,然后用塞克洛托儿炸药推动其中一个,让两者相撞产生核裂变的临界反应。
所谓“枪法”,指的就是把一坨浓缩铀以射击的方式打向另一块浓缩铀,以产生超临界质量,从而发射出中子射流,打开铀原子产生一系列的裂变。实际上它的结构远比描述的复杂,如中子反射层、合适的加速等等,非常之精密。
(注:枪型炸弹不适用于钚弹,因此美国人制造了内爆法核弹“胖子”,炸药爆炸会压缩钚球,从而发生链式反应。)
所以我们根本不能用“一颗炸弹”的眼光去看待原子弹,尤其是广岛、长崎原子弹这种尚处于实验工程样机程度的原子弹,它们根本不成熟,不稳定也不可靠。
美国人之前仅在1945年7月16日的三位一体核实验(Trinity)中,于地面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外还有颗枪法原子弹因为技术不过关惨遭废弃。
所以,“小男孩”和“胖子”既是对付日本的武器,也是首次实战的装备,更是不容出错的科学实验对象。毫无疑问,美国人自己也不太清楚这东西能不能被轰炸机丢下去,以及丢下去是不是一定能严格工作。
要知道,“小男孩”在被部署到天宁岛的时候,仍然在进行调试和一些观测计算,美国人心里非常没谱,两颗原子弹稍微出现一点差错都是巨大的损失,他们还没时间再去造下一颗——根据美军当年的作战安排,原子弹投放以后随即会展开名为“没落行动”的登陆作战计划。
所以“曼哈顿工程”的核武器项目容不得一丝差错,高精密低可靠的原子弹也不可能以砸地的方式爆炸,从一开始他们就没准备这样做。
当然,核武器空爆其实也是计算后的结果,美国人将理想高度定在了600米;“三位一体”核试验时美国人就已经使用了高塔引爆的方式。根据一些只言片语的资料说法,高空核爆更利于观测到核爆炸的状态特征,而不是一开始就激起一片毫无意义的尘云。
被吊上高塔的三位一体核试验原子弹“小玩意”
地面会吸收相当多的爆炸能量,让一个本能放射覆盖到更远范围的核爆炸丧失不少威力。后来50年代美国人进行了核武器的地面爆炸试验(核炮弹),结果发现比起空爆核弹,地爆核弹不仅仅是打击范围的缩减,它的冲击波、光热辐射、破坏能力都全方位的下降。
广岛原子弹最后的实际爆炸高度是548米,而它的投掷高度约为9.5千米。长崎原子弹“胖子”的数据与此高度一致(美军按标准流程练过很久,要确保轰炸机能逃掉),为580米。
这个600米的高度是美国人当年测算出的“最佳破坏高度”,它能造成最广泛的、强度又足够的破坏区域,破坏面积将是地面爆炸面积的2.5倍。
两颗原子弹果然不负众望,它们成功的在天空引爆,给日本人带来了近乎绝望的一次性杀伤。
美国人后来还实验了海中和地下、太空等环境的核爆炸,得出结论是海中威力减弱而核污染大大增加,太空会形成长时间的强电磁破坏,地下则跟闷了个二擦炮差不多,成为后来比较广泛的核武器试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