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律解释的现实意义

点击蓝字丨 关注我们

在知识产权法律解释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标准及采用的解释方法直接影响解释效果。为此,在民法典时代语境下,通过对知识产权法的价值目标、原则立场以及相关民事活动的规则、制度等适用规范进行解读,结合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需求,对民法典中相关条款、文本进行系统研究、完整分析,从而提出新的、完整的法律解释,更好地应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其一,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律解释应遵循形式与本质相一致的原则。从形式上看,法律解释的对象是法律文本,但实质上是对具有实质内容法律条文的客观解释。为完整、清晰地认识法律解释对象,应将其外在形式与内在本质相结合。为更好发挥法律的社会控制功能,应通过尊重审判先例及法典,注重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可预测性。要在充分关注法律文本的同时,关注法律解释的实质意义。通过真正维护公民的合法、正当权益,从而引导大众树立法律信仰,真正维护法律权威。民法典规定的知识产权,具有民事权利的基本属性和专有权利的特殊品格,虽然民法典没有将知识产权独立汇编,但是,其中提出的“基本规定”“一般规定”均涉及知识产权,与其相关的“专门规定”更是直接适用于知识产权,通过明确知识产权的私法归属,促进知识产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为此,在知识产权法律解释时,应首先遵循民法典所制定的“基本规定”。此外,知识产权领域发展变化极快,如果仅仅局限于形式解释,不仅与时代环境、法治精神相脱节,也难以真正化解相关问题。因此,在知识产权法律解释时,应追求本质公正,通过及时弥补空缺的法律法规,最大程度地缓解法律滞后问题,增强社会认同度,真正适应知识产权强国的发展战略。以民法典的地域效力为例,“法律属地主义”原则原本是指在我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适用于我国法律。但是,该原则存在例外。依据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相关规定,民法地域效力受到限制。在涉外知识产权处理时,当知识产权内容及归属适用于被请求地的法律法规时,当事人可以协议选择知识产权转让及许可适用的法律。知识产权的侵权责任适用被请求保护地法律,当事人也可以在发生侵权行为后,协议选择适用法院地的法律法规。

其二,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律解释应采取语义解释、体系解释与法意解释相结合的方法。法律解释方法是对追求法律权威性、稳定性及可预测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法律公正价值的关键举措。通常情况下,语义解释是首先考虑使用的法律解释方法,当知识产权法律措施明确,充分满足语义解释条件时,应排除使用其他解释方法。如果采用其他解释方法,所获得的解释结果无法直接应用于知识产权案件,应考虑使用法意解释、目的解释等方法。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领域具备法律约束力的一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法活动的根本原则,作为知识产权法应用的基本遵循,该原则既是指导知识产权制度规范立法的基础方针,也是准确理解和有效适应知识产权法的关键依据。因此,在审理知识产权类案件时,其中适用法律条文的解释、阐释均不得违反民法的基本原则。在具体审理过程中,应正视法律条文与案件事实的冲突,综合考虑知识产权法律内外的复杂因素,通过兼顾知识产权案例及法律规范,将语义解释、法意解释及社会学解释等方法有机融合,推动法典与法律解释实现良性互动。

其三,民法典时代知识产权法律解释应合理把控解释标准及边界。在知识产权法律解释过程中,解释目的与法律规范自身高度一致。针对部分知识产权法规未明确规定的事项,可以适度引用民法制度,补充知识产权的法律漏洞。以网络侵权为例,以往认定直接侵权的法律标准秉承“服务器标准”,即只有将作品上传至服务器,才能判定构成侵权。但是,随着新型网络传播方式不断发展,传统服务器标准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形势。为此,新的法律解释将“用户感知”作为判定标准,更好开展知识产权保护,要将裁判结果及其造成的社会效果作为评判法律解释效果的重要标准。通过完善沟通交流机制,达成法律共识,促进法律解释成为普遍信服、广泛接受的合法解释。在复杂、新型知识产权案例处理过程中,应通过组织专家论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案件涉及的焦点问题、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讨论,通过整合与案件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形成更加客观、充分的法律解释方案。要确立判决理由优于判断的原则,根据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法律阐释的深度、维度,切实保障法律解释的规范化和标准度,通过把握法律公正的核心原则,针对具有突破意义的创造性法律解释,应制定严格、标准的法律解释程序,规避法律解释的随意性。

诠释法治精神既是民法典编纂的重要要求,也是知识产权法律解释需要考虑的核心因素。民法典详细规定了民事活动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确定了知识产权创造、传播的正当性基础。在民法典时代,做好知识产权法律解释工作需要明确相关法律文本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应遵循促进知识传播及保护私人产权的双重目标,通过以知识产权法律的具体适用语境为客观基础,切实尊重立法者的真实意志,按照“类型推理”的思路,提炼、概括具体的法律操作准则,真正发挥法律解释的应用优势。

THE END

来源:《法治日报》2022年11月09日,第10版;作者:丁爱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精彩推荐

“京社科”新媒体矩阵

京社科

新浪微博

今日百科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