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军60军血战台儿庄:35000多人参战,伤亡高达18844人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授予云南地区军队60军的番号,龙云以云南地方军的主力精锐编成了该军,全军共计约4万人,其中老兵约占半数。
士兵系从云南各地农民子弟中征集而来,年富力强,受过较长期的军事训练。多数排长、班长及一部分士兵,有比较丰富的实战经验。连长以上军官,大都出身于云南讲武堂血战台儿庄,打过多年内战,具有一定的指挥作战能力。
该军编成后徒步出滇,最初计划用于南京保卫战,不过60军尚未抵达,南京即告失陷。此后,60军驻武汉,进行了一定时期的整训。
1938年3月底到4月初,日军在山东南下的部队在台儿庄被击败,是为我方的台儿庄大捷。关于此次战役,大多数文章谈到获胜后便戛然而止了,对之后发生的战事则较少提到。
日军自台儿庄败退后,即在峄县白山西、獐山、九山、郭里集等各要点布防,一方面凭借工事进行防御,一方面以攻击行动破坏和迟滞中国军队的进攻。而第2集团军及第20军团虽然“连日猛攻,不惟进展甚缓,且颇多损失”。
大胜之后的攻坚如此困难,使得蒋介石及第五战区长官部都非常焦急。
4月12日,蒋介石致电李宗仁、白崇禧:
台庄之捷已逾5日,峄、枣、韩、临尚未攻下。踌躇审顾,焦虑至深。以乘胜之军更加主力部队追援绝溃惫之寇,不急限期歼灭,一旦敌援赶至,死灰复燃,是无异隳已成之功而自贻将来之患。万望激励将士努力进攻,一面分途堵击,务于一二日内将残寇全数歼除。庶敌兵再至,我更有以待之。
面对部队攻坚无法得手的困局,李宗仁也非常头疼,因为第2集团军在台儿庄防守作战中已经损失惨重且装备较差,无力攻坚;而汤恩伯的第20军团虽然武器较好,但历经大战也攻坚乏力。
因此,中日两军陷入了短期的对峙中。
鉴于对日军必然增兵报复的判断,国军军令部第一厅拟定了一份机动防御案,通过收缩战线、控制强大机动兵力、实施机动防御的方式来应对日军之后的攻势。
不过由于台儿庄的大胜,无论蒋介石还是第五战区都希望复制另一次大胜,因此这份机动防御案并未能执行,而是与第五战区“将主要力量投入第一线,在以正面吸引住敌人的同时,以强大兵团拊敌侧背,主动攻击,力求以攻势作战歼敌一部,从而达到防御目标”的设想中和。
最终的作战方案编成了“强调攻势歼敌,增加了不得已时实行机动防御的内容”。
而为了完成再一次歼灭敌军的目标,就需要向第五战区大量增兵,60军由此也调到了鲁南方向,并编入了第五战区的鲁南兵团。
鲁南兵团的军队区分为:
右翼军,军长樊松甫,辖第46军;
中央军,军团长汤恩伯,辖第20军团(欠第110师)、第27军团(第92军仍属之)、第50师、第139师;
左翼军,总司令孙连仲,辖第2集团军、第51军、第60军、第75军(欠1个师)、第110师、第93师;
挺进军,军长石友三,辖第69军、骑兵第9师、骑兵第13旅(第69军进出郯城以北后归石指挥);
韩庄守备军,代总司令孙震,辖第22集团军(第51军之1团仍属之)。
如此众多的兵力汇集一处,使得日军确立了以徐州为中心,围歼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案,其第一阶段的作战目标是缠住鲁南的国军主力,以争取时间并掩护主力集中及进行包围徐州的部署。
4月18日,得到增兵的日军第10师团再次南下作战。为确保台儿庄的安全,60军除留下新编的师工兵营、辎重营及军山炮营(因太过老旧,送去修理了)等附属部队外,其余部队进至台儿庄以东、以南阵地布防,全军参战兵力为35132人。
60军抵达前线的时候,情况很不明朗,只有李宗仁明确告诉60军军长卢汉,前线形势很紧张。
而当卢汉见到白崇禧和孙连仲时,二人均不说实话,白崇禧说台儿庄情况前几天很紧血战台儿庄,目前已趋缓和,60军最好要在24日以前集结完毕。孙连仲则说,敌军攻势虽猛,但我们打得很好,局势已趋稳定,让60军在二线待命。
当时一线阵地是于学忠的51军及汤恩伯的部队防守,当60军在二线阵地时,一线阵地其实已破口大开了。但这个情况没有人告诉60军军长卢汉,甚至卢汉到51军指挥所见到于学忠时,于都没有将一线撤防的情况告知。在这种情况下,60军所谓的二线待命任务注定是要吃亏的。
4月22日拂晓,60军部队开始渡河进入运河北岸的阵地。按照原先被告知的情报,一线阵地还在坚守,且战况缓和;而60军的任务是在24日前集结,因此过河部队均没有很高的警惕性。
但是此时的日军已经在南进,就这样毫无防备的滇军遭遇了日军的攻击部队,双方率先在陈瓦房交手了。
进至陈瓦房的是60军183师541旅1081团的尹国华营,这种突然的遭遇战对没有准备的一方是极其不利的,结果500多人的尹国华营除1人突围外全部牺牲。1081团团长潘朔端率1个营救援尹国华营时,遭到日军炮击,身负重伤,团副黄云龙牺牲。
而当60军与日军交手后,51军及汤恩伯的部队继续向左右后撤,形成一个大缺口。敌人乘虚以步兵约四、五千人,炮三十余门、坦克二十余辆联合扩大突破口南犯。
在无阵地依托、无友军依托的情况下,60军全军仓促间转入作战,十分被动。183师542旅旅长陈钟书亲自带队冲杀,先敌抢占了邢家楼、五圣堂,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但在激战中陈旅长头部被日军击中,后伤重不治牺牲。
183师的牺牲只是短暂地为后续部队争取了时间,然而右翼的汤恩伯部队继续后撤,撤到了182师侧后的西黄石山,使得前线又出现了大缺口,日军遂集中主力猛攻在蒲汪、辛庄的滇军部队。
滇军60军的轻武器配置虽然不错,但重武器很少,唯一的山炮部队也没带来。而日军不仅有诸多重炮,还有大量坦克投入作战,加之滇军还没有很好的阵地作为依托,因此伤亡很大。
蒲汪的一个机枪阵地,打到傍晚就仅剩1位名叫杨正发的机枪手了,但依然没有后撤;因缺乏反坦克武器,蒲汪阵地的1个迫击炮排和1个步兵排联合反坦克,炸毁日军坦克数辆,但2位排长及数十名官兵也被蜂拥而至的日军坦克碾压杀伤,全部阵亡。激战中,1079团团长杨炳麟也负伤了。
4月24日,日军全线大举进攻,182、183师以敢死队携带集束手榴弹对付日军坦克,以轻重机枪及白刃战堵击日军。但未能挡住日军攻势,邢家楼、五圣堂、辛庄等重要阵地接连失守,1084团团长常子华受重伤,1080团团长龙云阶与日军拼刺刀牺牲。
至此,开战不过才3天时间,滇军60军的12个步兵团长就有4人伤亡,一线作战部队也已不成建制。
此时经过李宗仁争取,终于为60军配属了1个野炮营、1个重炮营及1个战防炮连,加强了60军的重火力;同时,在182师和183师前线激战之际,卢汉命184师加紧在禹王山构筑阵地,事后证明这一决策非常关键。
不过在情况得以改观之时,蒋介石却来到了台儿庄南站,当场指示60军的部署。蒋介石不顾前线60军兵力已经不继的事实,以“台儿庄的得失,有关国际视听,必须以一个师坚守”为理由,强调184师移驻台儿庄。
为了确保命令得以实施,蒋介石还派军委会高参胡若愚到60军协助指挥,而胡若愚是过去云南内战中的敌对人物,与当时60军军长卢汉不睦,此举自然也令卢汉极为恼火。
4月25日,日军对60军阵地展开大规模炮击及空中轰炸,由于60军有了炮火支援,因此与日军展开了炮战。日军步兵展开攻击后,也没有对得手。但60军在前线的2个师兵力不足,因此退守二线阵地。
4月26日,第五战区下令60军全线反攻,攻击未能得手后,日军趁机反冲击,仅1个小时内即向60军阵地轰击5000多发炮弹,随后以步炮协同猛攻。
60军的营团长们纷纷在前线压阵,伤亡巨大,1083团团长莫肇衡、1082团团长严家训先后牺牲;1087团团长董文英及代理团长陈浩如相继牺牲(在前线的2个师8个步兵团长,此时已有7人伤亡)。
在60军损失重大的同时,日军也吃了大亏。
4月27日,一路日军在攻击时忽略了在麦田中潜伏的滇军部队,结果在滇军伏击下,日军1个大队几乎被全歼,缴获了轻重机枪50多挺、步枪700多支,另有战刀30把及大量文件。
同样在4月27日,鉴于二线阵地已难以据守,而日军又有向禹王山攻击的意图,因此60军决定全力保住禹王山,另经过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同意,守台儿庄的184师仅留下1个团,以主力到禹王山布防。
而在禹王山,又形成了两道防线,并以西侧的台儿庄、东侧的西黄石山为犄角,护卫主阵地。鉴于182、183两个师已经伤亡惨重,禹王山主要由184师守卫。
4月28日,日军开始对禹王山试探性进攻,到29日大规模进攻开始。禹王山是碎岩层地质,不方便挖工事,于是在战前要来了麻袋二万条,堆砌胸墙,以加强防御。
但是在日军重炮的轰击下,这些麻袋胸墙难堪大用,184师必须以血肉之躯拼死抗击。
尽管如此,战到30日第一线阵地已经失守,第二线阵地也开始动摇。关键时刻,万保邦旅长判断敌人的大部队这时必然聚集在大小杨村地区,立刻指挥所有炮兵向之集中轰击。由此歼灭了日军冲击步兵,经过反攻后又夺回了失去的阵地。
因在禹王山下伤亡惨重,日军改变战术,以白天炮火猛攻,晚上突袭强攻为主。而60军也适时改变战术,事先观测好日军的出发地域,待傍晚时分以炮兵先打击日军可能的集结地,然后步兵发起冲击,如此血战了三天,日军终于没了进攻的劲头。
到5月3日,禹王山一线转入到了对峙阶段。尽管是对峙,前线的战斗依然很激烈,其中第五战区又规划了一场60军与汤恩伯部队的反击战。
结果滇军又被中央军给卖了,攻击开始后汤军一遇抵抗便停滞不前,结果的这次出击伤亡重大,此后便专注于加固工事,而不再出击了。
前面我们提到过,日军此时的作战中心是以徐州为目标,最终的作战意图是歼灭徐州附近的国军重兵集团。在鲁南交锋之际,日军南北对进,已然形成了大的包围圈。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竟然还想应乘敌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大好机会予以各个击破,他是这么判断的:
日寇自鲁南屡败,惊慌万状,近竟放弃晋绥、江浙既得地位,仅残置小部扼守要点苟延残喘,而调所有兵力指向陇海东段孤注一掷,以图幸逞。
其总兵力合两淮、鲁豫至多不过15万,较之我军使用各战场兵力约为4倍以上之劣势,且敌之后方处处受我袭扰,补给不便,较之我之后方有良好交通者,其补给及兵力转用之难易相去甚远。
目下敌不顾其兵力之不足、战略态势之不利,竟敢采用外线包围作战,其必遭我军之各个击破而自取败亡,殆无疑问。
但深知前线中国军队战斗力的李宗仁可不敢如此动作,在他的“第五战区作战计划”中增加了当陇海路有被截断可能时各兵团如何转进的内容。
由于日军进展迅速,在5月16日李宗仁终于下达命令,决定放弃徐州作战略转移,避免数十万大军被日军围歼。
其中第2集团军、第22集团军及第51军、第60军、第48军、第22军、第75军之第6师、第93军之第132师和140师为鲁南兵团,以孙连仲为总指挥,于学忠为副总指挥,守备徐州,掩护大军转移。
60军此时在台儿庄以东、以南地区已经激战了20多天,182师和183师仅合编为1个团,184师缩编为3个团,全军原本12个步兵团,此时仅能维持5个步兵团的实力。
但就是这么一支部队,在徐州各路大军纷纷撤退时,却被留下保卫徐州,并将徐州中央银行来不及搬走的小额钞票,拨给60军三个月伙食费法币二十二万元。熟悉国军套路的人都知道,这是拿60军来当垫背了的。
当卢汉抵达徐州时,各路大军早已撤离一空,徐州堆积如山的弹药、粮秣、器材等物资堆积如山,已放火焚烧,爆炸声不停,唯有伤兵遍地,无人救助。而徐州所谓的国防工事只有十几处钢骨水泥筑成的机关枪掩体,而且仅布置在北面,东南西三方均无防御设施。
愤怒的卢汉找到了其上级孙连仲,质问:
你们令我守徐州,企图何在?仅是守卫徐州,掩护大部队撤退呢,还是要固守到不能守时,再突围打游击?现在鲁南的大部队都自动撤完,已再无掩护的必要。如要固守徐州,统帅部是否已作好反攻布置,有无其它部队协助,要守好久时间?
孙连仲支支吾吾地答道:局势已经坏到这样,你们六十军也只好随大部队之后撤退了。
5月20日,卢汉部署60军突围,以万保邦旅长率领三个团为前卫,军指挥所及配属炮兵并各单位参谋、后勤为本队,张冲师长率领两个团为后卫,沿徐宿公路向南撤退。最终在6月1日抵达平汉铁路漯河车站,中途历经大小十余战,总算是成功突围了出来。
这是滇军60军抗日的首战,就其表现来说绝对是可以的,在友军的种种不靠谱和日军的凶猛攻击下,60军付出的代价是极大的,全军35132人参战,伤亡了18844人,可以说战斗兵几乎打光了,尤其一线的团长们也大量伤亡,可见其绝不像其他军队那样只以士兵冲锋,而军官居后。
另外60军承受这么大的伤亡,还在战后承担掩护任务,全军竟然没有溃散,这足以证明该军的战斗力。如果不是友军太坑,且遭遇多次微操的话,60军的损失不至于如此之重,可能表现还要更好些。
感谢您关注UP主“桃花源节度使”,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点赞收藏,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投币”,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