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熊猫谷

风过熊猫谷

风过熊猫谷

作者| 陈永明

熊猫谷原叫大坪峪,再之前叫大坪沟。熊猫谷在秦岭南坡,从西安方向向南,走108国道翻过秦岭不远处的纱帽石下,左手边第一条较大的山沟,东西走向,东高西低,便是大坪沟。原来进沟约3里处,沟分为南北两条,北边进沟约一里处,有一块十多亩大的平地叫大坪,这条山沟便得名大坪沟。

到了上世纪末,县上发展旅游,见沟内山形奇特峻峭,植被茂密,溪水丰盈,且溪水下的石河床之上的纹饰,巧夺天工,似人形、文字、花草、鸟兽,还有瀑布泉穴,拟打造成风景区。因秦岭北坡有七十二个峪,为迎合关中的人叫法,改名大坪峪。可“峪”本意是指山谷、引申义是山谷或峡谷开始的地方,多用于北方地区。秦岭南坡少见这一用法,把一条约十里长的山沟叫“峪”,更少见。

又过了一段时间,县上招商引资,宁夏一家大旅游公司投资,深层次打造这一景区,与县上共同经营,建了一处大熊猫野化训练园,将两三只大熊猫圈养进行野化训练。游客到景区来游玩,都是冲着观赏大熊猫的,把游山玩水放到了第二位。大熊猫对游客的诱惑力太大了,每到周末和节假日,景区内游客爆满,渐渐地把大坪峪叫成了熊猫谷。那年在创“4A”级景区时,正式更名为“熊猫谷”。

我已记不清去了多少次熊猫谷了,但有那么几次,时间再长都存放在我的记忆仓库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龙草坪林业局是专门采伐木材的森工企业。大坪沟里有常驻第四连近二百工人的采伐队,常年采伐木材运往关中。连部及大部分工人住在大坪上建的砖木结构的平房内。我三姐夫是四连的工人,那年我三姐出嫁时,我作为送亲团队的成员,坐上他们连队拉木材的解放牌卡车的迎亲车去送亲,是第一次到大坪沟。车从县城到大坪沟口走了一个多小时,进沟后是拉运木材的便道,土路面既狭窄又坑坑洼洼,我站在车厢里,双手紧紧抓住车帮,颠簸得我晕了车,路下的深沟,看得我心惊胆颤。到了大坪,把我们请进连部会议室,桌凳都很简易粗糙。

三姐夫他俩的婚礼,在他们连长和指导员的主持下,也是在会议室里完成的。虽然条件简陋,参加婚礼的工友多,仪式也算是隆重而热烈。婚宴是在他们连部的职工食堂操办的,有点像古时的山寨,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我们送亲的人下午就返回了县城,虽然在大坪沟待得时间不是很长,但当时大坪沟的自然风貌,森林工人的待客之道,却长时间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当大坪沟改称大坪峪后,记得有一年阳春三月,我汉中的六位同学要在佛坪来玩。我作为佛坪他们唯一的同学,须尽地主之谊,要带他们到我们县最好看、最好玩的地方去游览。想来想去只有大坪峪了。他们上午九点多就到县城了,然后我们先在彩虹桥农家乐吃了便餐,就驾车直接去了大坪峪。我们不坐电瓶车,从沟口上人行步道,在溪水边丛林间,一路欢歌一路笑语,领略大坪峪的自然风光。他们在三叠泉、双心池、女儿潭边驻足,细观细品妙不可言的美景。

上了小华山,看了大熊猫,又步行了一段山间小道,在一处树林里见到了近百只的一群金丝猴。我们怕惊扰了猴群,都小心翼翼地靠近它们,不敢高声喧哗,半隐藏般蹲在树丛中,中间只隔很小的一道小沟,拿出手机拍金丝猴在树上嬉戏、腾挪跳跃、觅食、梳理毛发的有趣画面。没想到几个同学兴趣盎然,不忍离去。看天色不早了,在我催促下,他们才意犹未尽的返程。说来也怪,我从来没有用这么长时间去好好看看家乡的这处美景,反而在陪同学时,才把景区内的景点看了个遍。要不是那次陪同学游大坪峪,也许我对景区的了解,还没有外地游客知道的全面和深刻。

四年前的初夏,熊猫谷已创建成了“4A”级景区了。全市老年学学会在佛坪召开会议。佛坪老年学学会是会议承办单位,我参加了会议的筹办全过程。会议结束前,要组织参会人员去景区考察并且还要在熊猫森林酒店用晚餐。参会人员近百人,作为会议筹备单位,会议的所有环节不能有丝毫差错。会议前三天我与县老年学学会两位会长先到熊猫谷去见了公司的叶总,他很支持这次活动,承诺参会人员全部免费,还亲自给我们当向导,实地踏勘线路。

考虑到参会人员基本全是老同志,在景区门口下大巴车,换乘景区电瓶车,直抵南边沟谷的熊猫馆,然后步行翻过馆后低矮的山垭口,去观看现场演艺,再步行过一座铁索桥到大坪新建的熊猫森林酒店广场,再沿山沟步行一公里多的人行步道,到金丝猴峡谷观赏金丝猴,后返回熊猫森林酒店“秦岭四宝”主题宴会厅晚餐。我们测算了时间,晚餐后还可观看焰火晚会。正是我们会前做了精心策划和安排,在景区管理人员的配合下,考察活动非常圆满,受到会议高度评价。

熊猫森林酒店所在的大坪,海拔1380米。新冠肺炎疫情前,来熊猫谷避暑的游客特别多。造型别致的酒店,客房布置舒适卫生,餐厅饭菜可口,游客流连忘返,常常一房难求。今年夏天特别炎热,当疫情稍有稳定,西安的游客涌入西安后花园——佛坪,将所有宾馆、客栈、农家乐的房间抢订一空,更别说熊猫森林酒店了。

入夏不久,熊猫谷景区从宁夏新来的王总邀请我与黄老师等人去熊猫谷做客。王总是位有文学情怀人,交谈中妙语连珠,待客热情,氛围融洽。宴席间不断介绍他利用本地原生食材,指导厨师开发得一道道颇具特色菜肴请我们品尝。仅利用竹笋、竹衣、竹蓉等就做成了三道菜,还谦虚地说没有菜名。我思考了片刻,就大言不惭地给三道菜命名:竹报平安、势如破竹、胸有成竹。给凉拌刺笼包树苔取名为天赐良缘。他们餐饮是有文化的,与其他酒店和农家乐不一样。记得两年前,他们推出佛坪传统土菜“洋芋糍粑”,但佐料和吃法有了创新,曾请我给这道菜写简介如下:

秦岭南坡,气候温润,沙质土壤,宜生洋芋,口感干面,老少皆宜。清光绪初年,关中大旱,民不聊生,数万饥民,逃荒入山。刀耕火种,生长期短,首选洋芋。洋芋丰收,救民水火。洋芋,可作主食,亦可作菜,久食不厌。先民创新,制作糍粑,历经百年,流传至今。洋芋去皮,洗净蒸熟,晾凉入碓窝,木槌捣烂,反复槌砸,牵丝尺余,光滑似绸缎,取之可醮蜂蜜食之,香甜嫩滑,筋道爽口。亦可用青椒沫、生姜丝、大蒜片,烧制浆水菜,加水调味,咸辣清香,将汁浇于其上,入口生香,胃口大开。成为佛坪地道乡味美食,深受食客青睐。

原约定,在盛夏时段,我们带上家人来熊猫森林酒店住一宿玩一天,完整体验景区的游玩吃住,后因游客太多,未能成行。

熊猫谷景区大门口,有一棵百年树龄的青松,树形优美,多年前都叫它迎客松,是景区的标志。当年龙草坪林业局伐木时,就受到工人们厚爱,无人去伤害它。森林禁伐后,森林工人转行的转行、买断工龄回家的回家。有几位家住关中的退休工人,每年来此,看一次这棵迎宾松,用手轻抚,对树倾诉,找回当年的记忆,让人感动。

熊猫森林酒店广场上有一棵脸盆粗的珍稀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枝繁叶茂,每到深秋,黄豆般大小、晶莹剔透的红豆,挂满树枝,在羽毛状的绿叶衬托下,格外招人喜爱,成了熊猫谷的一景。游客到此,纷纷拍照,成了打卡的网红地。

秦岭风过熊猫谷,一年四季各不同。要问不同在何处?请君亲自来感受。

(图片素材来自网络)

—END—

【专栏作家】陈永明, 在报刊及网络发表有散文作品等,出版有散文集《秦岭有情》等四部,现居陕西佛坪县。

来源:读书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