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亲密关系与挽回当中的缺爱症
越渴望爱的人,越得不到爱。因为不懂得索取,再好的恋人也会变成遇人不淑。
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的依恋模式,决定了将来在婚恋关系中的依恋模式,比如说:安全感建立在父母身上,没有自我,那么长大后也不懂得建立自生安全感。会希望通过依附另一半来找到安全感。那么便永远没办法体验恋爱的幸福感。
应市场需求而生,锦鲤我总是发一些关于挽回技巧的文章,说实话,看到现在写到现在咨询做到现在,越来越觉得理论和技巧,只是救一时之急切,避不了一世之辛苦。如果一个人不懂得与自己相处好,不懂得在某些困难与被放弃面前理性的去分析自己的问题,就会越是渴望爱情,越是得不到爱情。为什么有的人,不管换不换恋人,都能从每段恋爱里得到幸福与快乐,而有的人,越谈越悲观,最后一句“ 再也不相信爱情”终结了自己的亲密关系。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一段感情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盲视,找不准自己的问题,所以就会越加怪罪对方。很多人也会跟我抱怨; 锦鲤,我遇见的是个渣男或者渣女,我能怪谁呢??但其实,去选择一个渣男或者渣女,甚至说你根本hold不住对方,让对方有变渣的机会,那是不是也说明,你的恋爱段位太低了呢?恋爱不带智商,也不带情商手腕,无故投入太多,那被牵着鼻子走太正常了 。我们始终要学会利用规则,去满足自己,而不是去依附于恋爱关系,让人消耗自己 。
在这里锦鲤我先抛出一个理论,如果一个人,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没有人品与毫无良知的“坏人” ,但是TA对你并不好,那么原因其实就两种;
* 1 你的价值没有达到让TA 对你既爱又怕的标准线
* 2 你的恋爱段位太低,并非真正的懂得处理亲密关系。
你可能觉得,“锦鲤,你太理想化了,爱情需要顺其自然”。如果我也和你们一样 ,也那么朝气蓬勃,哈哈,我也会说一样的话,但是我从事的职业,我近十年所解决的的情感问题,没办法让我去片面的看待问题。任何情感的开始与发展,可以顺其自然,但是也是先开始争其必然,才能顺其自然,最后才可以失之坦然。没有经过努力的爱情,爆发情感危机是时间问题。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都住着一个孩子,一个最佳的理想伴侣,一场对于亲密关系的终极预期。在我身边,有着这般预期的人很多很多。尤其是那些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时期被忽视不被注意的人身上,非常明显。
他们过往太缺乏被爱被认可了,所以潜意识里会特别希望,出现一个生命里的“答案”,一个“英雄” 去解救自己。特别渴望自己被无条件的爱着。会有一个人来到身边,解救自己,治愈自己。但很遗憾,终究大梦一场空越是希望被无条件接纳的,越是希望得到爱的人,却往往是落空收场。
因为越是渴望索取更多爱的人,越是把希望更多的寄予在别人身上,最后越是很讽刺的,成了付出者,成了那个沉没成本最高的人。因为本质是,他们根本不爱自己,也不足够的接纳自己,所以他们永远在关系里焦虑,永远不足够的接纳自己。但是处理恋爱关系,越是不冷静,认知不到位,越是会一场空。所以,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在帮助解决问题的同时,会比较喜欢说一些暂时听着没用,但是对于长期关系而言,在日后会发挥作用的“认知教学”。
有的人更甚,因为你会发现他们每段恋爱,都是虐恋,都是爱得死去活来,但是悲剧收场,次次都是如此,可能他们在想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时候,会觉得是遇人不淑,或者性格所致。但并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内观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其实是在重复轮回与父母的亲密惯性以及自我内心的自动化运行机制。他们不过是在一个一个对象换着,但是这种机制并没有有任何改变,所以跟谁谈并不是重点,而是自己一点没变啊。
所以什么是真正的恋爱的手腕? 就是没在一起之前,你可以大致分析处对方是一个怎样思维的人,恋爱中懂得驾驭每一次吵架与危机,分手,也应该是你先想清楚需求以后,谨慎做的决定。说到这里,也是做下预告,马上要推出一些人格测试与分析。严谨的去剖析与分析,你们俩被忽视,被掩饰的,被掩藏的另一面。但其实就是就是这些不被看到的另一面,才决定了一个人的选择与决定。
· 1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又又又被分手了。
对TA来说,这简直是像情感魔咒作用到了TA的身上。
即使遇到无比会照顾TA的男人,也没办法照顾到TA的需求,反而是TA成为了那么付出更多,照顾需求更多,更吸收负能量的一方。
其实这种重复机制,并不是次次遇人不淑,一切有因才会有果。
比如;
TA对象送给了TA一个价值不菲的礼物,TA的反应一般都是拒绝,并不是TA不喜欢对方的贵重礼物。
而是TA觉得,即使有钱也不能这么消费,太浪费。
TA的对象,在TA生病的时候,准备请假来陪TA,TA的反应也是拒绝,并不是因为对象的做法让TA觉得不开心,
而是TA觉得,只是小毛病,这种做法真的太麻烦了,没有必要。
还有一些生活的方方面面,TA都觉得,没必要,太费事,不必让对方这么为自己付出,所以大大小小的事情,总是自己安排好。对方还没有反应,TA就做完了。
当我把这些相处细节一一的,有逻辑的放在TA面前的时候,TA自己都为之震惊。TA比谁都渴望被照顾,被爱,但是却是在恋爱当中,照顾别人的那个。TA总能理解对象的不容易,很多方面TA都是围绕着对方的需求和感受打转,不断的拒绝对方的付出。你们觉得TA的对象会珍惜TA的懂事是么?其实人性使然,并没有。
而对方在目睹TA她的这一系列行为之后,惰性马上就会产生,
或许是找不到被需要的存在感。
或许是潜意识感觉到,自己并不是那个照顾者的角色。渐渐到了被照顾的角色里了。
就慢慢的变得怠惰至极了。
于是一个你想不到的结果就诞生了,一个明明内在能量不强大的依附者,一个对爱需求感很强的人,变成了照顾另一半的“家长”
而明明内心能量强大的给予者,却渐渐在这段关系里,退化成了“孩子”,所以这段颠倒角色的感情,势必会带着伤痛走向破灭。
这就是重复轮回的原因。一遍一遍,期待着爱,却硬生生用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推走了爱。
在这段感情里,TA的前任并没有做错了什么,只是在这种情感模式下,都会被潜移默化的推到了渣男渣女的位置上。谁真的对了么?谁真的错了么?都没有错,只是对自我情感认知的不到位,让合适的人变成了不合适。
· 2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心理对于亲密关系的映射,就会变成结果。就像我开头写的“一个人在原生家庭里的依恋模式,决定了将来在婚恋关系中的依恋模式,比如说:安全感建立在父母身上,没有自我,那么长大后也不懂得建立自生安全感。会希望通过依附另一半来找到安全感。那么便永远没办法体验恋爱的幸福感。”
每一个的每次恋爱都是在重复个体与父母的依恋模式,从而衍生出的心理对抗机制。
我记得李雪老师曾在书里写过一段话;
因为早年和父母无法建立亲密依恋,成年后也很难学到建立亲密关系的方式。于是很多人发展出各种防御机制,以避免在关系中被抛弃。男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
我要更成功,赚更多钱,女人就不会离开我了。
女人常见的防御机制是:
我要努力照顾家人,为家庭付出越多,就越不会被抛弃。
这些策略,都是童年时保护我们活下来的信念。 并且,很有可能在无意识间,像木马程序一样,暗中操纵我们的一生。
这些对抗机制的不同,也是因为父母以及国家文化与教育,对每个个体不同的影响与预期造成的。
如果一个孩子,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同性父母对家庭的付出,并且在模仿同性父母的同时,接受到了被认可的暗示,那么TA就会把“付出” 当作亲密关系的示范,那么就会变成一个以“付出”的方式来得到亲密感得到安全感的人。
他们的对抗亲密心理公式就变成了:
付出=一直被爱
不付出=被抛弃
还是拿我的这个朋友举例子,TA的内在亲密模式就是: TA必须懂得付出,TA必须事事做到完美,才有资格获得爱。 TA必须足够理解体谅伴侣,才能被爱。即使,这种爱的获得并不真实,很多时候都要牺牲自我需求,那TA也是心甘情愿的。
在TA的原生家庭里,TA永远都在怕父母失望,怕接受到父母的否定。所以为了维护这种表面的爱,为了不断的得到父母的认同。所以TA小心翼翼的活着,生怕暴露自己的不完美。怕失去这种爱。那时候的他们,与现在何其相似。 现在的TA也是时刻维持着自己的完美形象,不断付出,不断牺牲自我需求和意志。来满足恋人啊。
TA真正的依赖过信任过父母吗?并没有过。
TA平时丝毫不敢跟自己的父母谈及一些不好的事情。父母问TA生活工作情况 ,TA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并不是单单怕父母担心。而是在TA心里,坏的,负面的事情,是本身就会不可以让父母知道的,因为那是会影响父母对自己的爱的回应的。
所以在这个原生家庭的底层逻辑下,在如此缺乏安全感的亲密状态里,TA比任何人,都需要一个能无条件接纳TA,照顾TA的人。
但是事与愿违,TA越是需要这种完美主义下的爱,这种爱就会离TA越远。
TA以为,只要持续付出,事无巨细的体谅着理解着对方的需求。对于对方的好,只要学会拒绝,那么TA就是一个“完美爱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动的被抛弃。但是其实TA的这种心理,才真的让对方有了抛弃自己的资本和借口。
所以锦鲤我常说,爱人之前先学会爱己。
要么越缺什么你就会越失去什么。 越想要一场不分手的爱情,越是背道而驰,露水情缘。
因为,越缺什么,越怕会失去什么,也就越容易用一种错的的方式,来维系长期关系。
用付出来维持自身没法自生的安全感,就是亡羊补牢,答案永远都是错的。
· 3
所以中国年轻的一代人,通常会呈现两种状态。要么付出过度,付出到没有自我。要么过度自我,不愿意为另一半付出。
二种极端状态所衍生的两种结果,要么就是付出太多,沉没成本太高,所以越付出越容易对另一半期待太高。没有被察觉的需求一次又一次积累,只会越爱越有怨气。越有怨气越期待。走入一个死胡同。要么就是严丝合缝的保护自己的需求,总是接受付出,而不敢也不愿意去付出。也会把感情逼上死胡同。
都用自己的逻辑去盲视的看自己,那么肯定就无法做到内观,做不到内观,就一定会发生,这样的做法只有你自己觉得好,却不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这样对方其实也会有一种爱无力的感觉。对方会觉得,对于这段感情无能为力。就会慢慢走向失望。很多人的手,就是这么分的。
李雪老师在一本书里讲到一个例子。
有个辛苦工作亲密关系,尽心尽力帮助其丈夫读博的女人,最后却被背叛了。
在离婚的法庭上,她的丈夫说了很多他们感情中的不快乐,委屈与无奈。比如说,他要接受很多来自其老婆以及她的家庭的联合歧视。
他试图与其老婆沟通很多次,但是其老婆并没有留意。她老婆非常理直气壮的说,我每天很辛苦照顾身边的一切,你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她已经没有精力顾及了。
对此,李雪老师的解读是:
林女士的潜意识信念是:我只要不断辛苦付出照顾家庭,就能维持这段婚姻。 这个信念像魔咒一样控制了这个女人的生命,让她看不见真实的婚姻关系,看不见真实的丈夫。 真实的丈夫从未嫌弃林女士的付出不够多,
而是急需情感交流,急需沟通婚姻中的感受。
当一方的预期永远没办法被另一方满足的时候,最终也就是露水情缘。并且最重要的,是这种为家庭为男人的未来付出的道德至高感,本身就会其老婆站在更高的道德领地,产生更多的埋怨与无助,期待与理想化的想象,所以会觉得某些回报是理所应当的。
比如说他们会理所应当的感觉:
我付出了这么多,难道换来的是就是这些薄情寡义的回应,这真的太伤人心了。我为什么会碰上如此狼心狗肺的人?太可恨了。这样的怨气是没有办法去维持长期关系的。
毕竟长期关系的实质,就是等价的交换。
·4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错误的重复性极强的“命运”呢?
首先,内观自己的需求是否被满足,在急于付出之前,先慎思,看看自己是否忙于付出忙于留住爱情的头同时,看看自己内心的恐惧感从何而生?想想最差的结果自己能否承担?是不是对于结果有种过度的恐惧?如果有这种恐惧感是什么时候开始开始控制自我的?是不是觉得自身是没有价值的,所以只能用付出来平衡关系?是不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再问问对方,对方真的喜欢你的过度付出吗? 对方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状态? 去问问对方,当初吸引TA的你,是否被爱的理由就是因为懂得付出?
如果对方爱你的理由是其他,那么又何必担心呢?不因什么起,就不会因什么落。如果爱的就是你的付出,那么请让这种情感索取者离开吧。爱你的人不会以这样的方式让你痛苦的。
因为,付出应该是你获得安全感的保护伞。不应该是对方榨取与操纵你的遥控器。
现在的你,需要给予自己更多的爱全感和爱,学会看向自己的内心,而不是过度的依附。懂自我,有自我认知的人,能看到真实的自我的人。才会在感情里越战越勇。
真正的爱,是接纳自我以后的适度的付出,,一方面适度付出。真正的爱,不是单方面一贯的付出后,站在道德论点是,去要求回报。
而是像武志红老师曾说过的,
爱情中付出的失衡是常态。
也正因为失衡,才会发展出有意义的交换。如果关系永远处于平衡,那就也意味着结束。 当另一方付出多了,你感受到了,于是你付出更多,他也感受到了,于是付出比你还多。 你们的关系就会前进,且没有停留。
所谓正向的亲密关系循环。那就是设置好自己的付出限度,去合理的付出。如果一直被内耗那就果断放弃一段感情。毕竟爱人之心,当被捧手心,而不是被掩埋欺骗。
当一个人开始内观的时候,就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逃避问题,只能让自己背离答案,只有面对问题,接纳痛苦,才能让自己接近问题的最佳答案。
我是锦鲤,一枚情感咨询师,没有我分析不了的人。有情感困惑可私信或评论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