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晚舟获释,中美关系“从冻结到低寒”迎来“冷和平”?外交部: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刺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中美关系会缓和,还是继续紧张?在上周末华为高管孟晚舟获释回国后,中美关系走向引来诸多解读。很多人还记得,本月联合国大会召开前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公开就中美关系“完全失调”及“新冷战”风险示警。而孟晚舟案的解决让外界看到了中美关系走出低谷的曙光。有分析认为,近段时间,不少迹象显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之间紧绷的关系有所松动。“拜登政府从上半年对华政策的‘自以为是’中逐渐找到方向,开始懂得如何与中国打交道。”一位中国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但他同时提醒说,不能过于乐观,因为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并没有被触及。或许正因为如此,德国新闻电视台28日用“冷和平”来形容当下的氛围,《日经亚洲评论》则以“从冻结到低寒?”为题评论称,“复苏”迹象出现,但“缓和”似乎还很遥远。困局源头在美国。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28日说,孟晚舟事件的解决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执行错误的对华政策,中美双边关系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其他的刺”。

双方透露孟晚舟案更多细节

27日,在美国白宫的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将孟晚舟获释与两名加拿大籍被告人案件联系在一起,追问“白宫是否参与协调了中国和加拿大之间的‘交换’?”白宫新闻秘书普萨基拒绝用“交换”来描述。她说,这是美国司法部“独立的法律决定”,“司法部是一个独立部门。这是一个执法问题……是一个法律问题”。她强调,两起案件的最新进展之间“没有联系”。

孟晚舟在不认罪、不支付罚金的情况下回到中国,在美国引起一些对华强硬派的不满。美国政治新闻网站称,普萨基被问及对批评人士的看法,这些人指责说,拜登总统是在安抚中国,向中国投降,并向北京传递错误信息。对此,普萨基进行了反击:“他们可能对‘司法部独立’这件事很陌生,但在这届政府下它是独立的。”

普萨基还表示,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改变,美国不寻求冲突,与中国是竞争关系。但话锋一转,普萨基老调重弹,提及所谓中国“不公平的经济行为”“胁迫行为”,声称美方将继续要求中国“为此负责”。另一方面,她又称将继续与中方接洽,保持沟通渠道开放,以负责任方式管理竞争,并就双方共同感兴趣的潜在领域进行讨论。

普萨基透露,9月10日美中两国元首通电话时曾提到两起案件。她说,中方领导人“提到这位华为负责人孟晚舟获释回国 外交部回应,应该不会让人感到意外”,美方领导人则提到两名加拿大人的案件,“两位领导人提出了这些人的案件,但没有就此进行谈判”。

2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就普萨基的表态回应说,在不久前举行的中美天津会谈中,中方向美方提出了两份清单,一份是美方必须停止的错误言行清单,另一份是中方关注的重点个案清单。两份清单都明确要求美方取消对孟的错误指控,尽快让她平安回国。中美两国元首通电话时,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习近平主席明确就孟晚舟事件做工作,阐明中方立场,要求美方尽快妥善解决。

华春莹表示,她注意到有媒体评论认为,孟晚舟事件的解决拔出了深深插在中美关系中的一根刺。但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美方执行错误的对华政策,中美双边关系中还有很多大大小小其他的刺。希望美方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行动,让这两份清单能够清零。

紧张中显露务实?

孟晚舟获释后,有关中美关系走向的话题引发热议。CNN27日的一篇文章渲染称,该事件标志着“一个危险的超级大国对抗的新时代开始”。但在多数观察人士看来,这是一个积极信号,有利于中美改善关系。甚至有人称,某种程度上中美关系开始进入融冰过程。

有关中美关系的故事中,香港《南华早报》27日的一篇报道引来颇多关注。据该媒体披露,在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8月底第二度访华前,高盛集团前总裁约翰·桑顿对中国进行了6周访问,在美中领导人之间扮演了传递信息和政策立场的角色。知情人士称,桑顿此行意义堪比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

桑顿是华尔街大佬、布鲁金斯学会名誉主席,有媒体称,他的中国之行比如访问清华大学,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会长郑必坚会面等,都曾见诸报端,但也有一些未公开的行程。

9月中旬,华尔街巨头的高管们和中国监管机构高层举行了一次线上会议。美国彭博社称,这场会议标志着中美金融圆桌会议的恢复。该媒体8月下旬曾预告说,随着美国商界领袖在拜登政府之外努力,一个由华尔街资深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和中国政府高级官员正在为再次举行会谈做准备。约翰·桑顿是这个被称为“中美金融圆桌会议”的会谈的主席之一,中国高级官员在北京会见了他。

“紧张的美中关系显露务实一面。”《华尔街日报》28日列举最近几个月中美处理的一系列令人担忧的问题:美驻华领事馆批准数以万计的中国学生签证;美司法部7月份撤销指控5名访问学者隐瞒其与中国军方关系的诉讼;美机构暂停针对被特朗普政府贴上威胁国家安全标签的中国科技产品的行动,比如WeChat和TikTok;中国新任命的驻美大使不久前已到任,这位大使表示,双向沟通是有益的。

文章称,拜登上任后,包括气候合作、发放签证以及上周末华为高管孟晚舟获释回国等越来越多的行动表明,美中双方都愿意抓住初露端倪的关系缓和机会。“我看到了所有不对劲的事,也看到一些好事,但很有限。毫无疑问,最新这件事是最重大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欧伦斯说,“我希望这能带动积极势头。”

据报道,克里上周表示,他计划在未来数周内再次访问中国。美商务部长雷蒙多也称,正寻求改善中美商贸关系,计划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

结构性矛盾是“硬骨头”

德国新闻电视台28日称,拜登作为总统首次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时,明显将自己与他的前任区分开来,他宣布“外交时代”开始。但目前美中关系的气氛仍非常消极,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它们在全球问题上的密切合作与协调似乎根本不现实。尽管如此,最近美国的对华政策出现一些松动,一种“冷和平”气氛已经出现。

“从目前中美之间产生的一些互动来看,确实存在缓和迹象。”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吴心伯28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拜登政府上半年的对华政策比较“自以为是”,现在,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有效推进中美合作方面,拜登政府或许找到了“一些感觉”。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拜登政府仍在评估对华经济和贸易政策。知情人士透露,预计这一评估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此外,尽管孟晚舟在上周五获释,美国对华为的排挤仍然广泛而又猛烈。

27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表示,将启动一项19亿美元的计划,向大部分美国农村电信运营商提供补偿,以帮助他们拆除华为和中兴通讯等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的中国公司生产的网络设备。路透社称,今年3月,FCC认定5家中国公司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中美博弈,2022年亮牌。”台湾中时新闻网的一篇言论文章分析说,最近以来,中美虽是边打边谈,其实交换了很多信息。不过,就阶段性而言,眼下回暖的程度必然有其极限,真正下一步的发展,至少要到2022年后。一旦进入双方关系的结构性因素,那就是“硬骨头”了。美国对华科技战至少会是中期甚至长期问题,更何况还有双方的军事竞争与对立问题,如最新出现的美英澳三边安全联盟。

吴心伯也认为,目前的缓和迹象没有触及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美国整个对外战略以中国为目标的实质依旧没变。美国打造“日美澳印同盟”、召开美欧“跨大西洋贸易和技术理事会”会议,都是在针对中国。此外,拜登政府的转变还会遭遇共和党各种牵制孟晚舟获释回国 外交部回应,后者内部本就有一些一向鼓吹对华强硬的鹰派,他们还会从国内政治需要出发针对拜登打“中国牌”。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27日,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视频会晤时表示,美方近期表示不希望对抗,不搞冷战,希望两国关系重回正轨。但关键是要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使美国对华政策回到理性务实的轨道上来。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林日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何 珊 任重】

阅读更多内容请参见今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或下载登录新版“环球TIME”客户端。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