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习俗是吃饺子吗?

  冬至又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很多地方对冬至很重视,甚至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有很 多习俗,早的可以追溯到汉代,晚的也多见于唐宋,并主要表现在饮 食方面,比如吃狗肉、馄饨、饺子、汤圆、赤豆粥、黍年糕、酿酒等。

  先说吃饺子、馄饨或汤圆。冬至这一天,北方时兴吃馄饨,西北 一带多吃饺子,江浙一带则喜欢吃汤圆和麻糍。冬至的汤圆又称“冬 至团”,有粉团和粉圆两种,里面要包上精肉、苹果、豆沙、萝卜丝等。《清嘉录》记载道:“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 小者为粉圆,冬至朝供神品也。

  ”民间还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 法。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来馈赠亲朋好友,以前的上海很讲 究吃汤团,有一首古诗说:“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而北京一带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这有一个故事。相传 汉代时,北方的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

  其中有两个部族 首领分别姓浑和屯,十分凶残。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 成角儿,取“浑”与“屯”的音,把它们叫作“馄饨”,然后恨恨地 全部吃掉。借此表达对他们的痛恨之情,希望早点把他们消灭。因为 做馄饨最初是在冬至这一天,于是就流行冬至吃馄饨。

  不过,这个故 事的真实性,已无从考据。在南宋时,当时的京城临安(今杭州)也 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宋朝人周密说,临安人在冬至吃馄饨是为了祭 扫祖先。说到祭祖,就不得不说说广东一些地方,那里冬至祭祖的习俗很盛, 甚至还有“冬节不回家无祖”的说法。

  因此冬至这一天,出门在外者, 都要尽可能回家过节祭祖。一般的习俗是,冬至的早晨先煮甜丸汤敬 奉祖先,然后全家老少用甜丸汤做早餐。甜丸(米丸)就是《清嘉录》 所说的“无馅而小者”,类似现在商场卖的小丸子。有的人家还在餐 后留下几粒米丸,粘在门上,俗称“敬门神”。

  比如泉州把元宵丸称 为“头丸(圆)”,冬至丸称为“尾丸(圆)”,这样头尾都圆,意 味着全家人整年一切圆满。中午也要祭祖,供品需要荤素五味;晚上 还得祭祖,供品中必须有嫩饼菜。饺子,相传起源于医圣张仲景(可以参看前面“9。年夜饭一家人 团聚笑开颜”)。

  现在北方的习俗,一般在冬至和春节都要吃饺子, 有些人还把饺子称为“扁食”或“烫面饺”,并说吃了冬至的饺子就 不怕冻了。江南一带还有冬至晚上全家欢聚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这也有一 个故事。相传一个叫共工氏的人,他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在冬 至这一天,变成了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 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赤豆饭吃,这样就可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此外一些地方还时兴吃年糕、荞麦面、九层糕等,“糕”与“高”谐音, 寓意步步高升,年年如意。很多地方时兴冬至吃狗肉。据说这从汉代就开始了。相传汉高祖刘 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于是,在民间就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先不管这个传说是否可靠, 冬天吃一点狗肉,确实可以驱寒暖身。客家人则喜欢在冬至时酿酒,认为冬至时的水味道最醇,用它酿的 酒可以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