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囚犯回家探亲,秋后归来问斩,第二年全归无人逃跑
文|飞鱼说史
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踩着兄弟的鲜血,背着不孝的名声,登上了那个让无数人为之疯狂的皇位。
李世民得位不正,这是毋容置疑的,不过他却是一个好皇帝,这也是毋容置疑的。
如果真的是李建成当上了皇帝,那么唐朝的历史就会彻底被改写,或许就不会出现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或许更会少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李世民当了皇帝,开创了一个盛世。
这就导致了历史上对于李世民的评价并不低,如果用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功大于过,毕竟皇位是风水轮流转的,谁能当皇帝,对于百姓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过上好生活。
很显然,李世民开创的盛世,让当时的百姓享受了太平。
或许李世民也深感自己如果不做出点政绩,那么他在历史上将是乌黑发亮的,而为了让自己更得民心,李世民做了不少好事。
正如白居易在《七德舞》所歌颂的那样:
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是对李世民做的两件深得民心事情的总结,前者说的是李世民将深宫中的宫女放出了宫,给了她们自由,让她们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
而后者是说李世民放390名死囚犯回家探亲,等到秋后他们归来时再问斩,结果第二年这些人全部归来,无一人逃亡。
这些囚犯为何不趁机逃跑,反而乖乖地都又回去领死呢,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是这些囚犯不怕死囚犯,还是李世民的威严太高让他们不敢不回,这些囚犯的最后又怎么样了呢?
我们一起来看。
李世民:囚犯太可怜,让他们在被斩之前,先回趟家吧
李世民继位之后,对于全国的刑事案件非常重视,尤其是斩刑案,那是要亲自批阅,之后才会被执行,也正是因为这份谨慎,使得李世民在位时期的死囚并不多,一位日理万机的帝王能做到这点,也足以称得上是明君了。
公元630年,是李世民当皇帝的第四个年头,这一年,全国被判了斩刑的囚犯只有29人,两年之后,即贞观六年年末的时候,这类囚犯有390人(史料中还有一说是290人),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的治安变差了,即便是390人,在当时也是很不起眼的。
李世民在亲自审理复查这些案件时,还亲自去狱中看了一下这些囚犯,李世民大为感伤,因为这些囚犯眼神中透出的是绝望,和外面准备过年的人们的兴奋相比,他们是那么让人怜悯。
这些囚犯原定于次年秋后问斩的,他们在世上的时光也仅仅只有几个月,无论他们之前做了多么十恶不赦的事情,李世民还是决定让他们在被斩首之前回趟家看看,但是前提是这些人必须在问斩之前自动回来领死。
大臣:陛下,万万不可如此行事,这群人很可能不回来
当李世民准备下这道圣旨之前,很多大臣当即表示反对,因为这些囚犯都是穷凶极恶之人,让他们回家,无疑于把这些人又重新放回了社会,能不能引起骚乱先不说,这些人想必会趁机溜之大吉,想要再抓回来,那可要费一番功夫了。
李世民听罢不以为意,毕竟自己金口已经开了,自然没有收回的道理,于是便不顾大臣的反对,让官员对这些囚犯进行了一一登记,然后就让他们各自回家去了。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与这些囚犯规定的日子就要到了,当时不少人都认为会回来的囚犯会很少,毕竟回来就要被问斩,如果藏匿起来还可能多活些时日,所以都等着看李世民的笑话。
结果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囚犯到了约定的日子,全部回来了,竟然没有一个逃跑,李世民觉得很感动,当然也很有面子,于是金口又一开,把这些本该问斩的囚犯,全部给特赦了。
或许这些囚犯怎么也没想到囚犯,本来已经安排好了身后之事,结果却自由了,纷纷叩首谢恩,高呼李世民是明君。
囚犯:我们不是想回去,是不得不回去
这些囚犯为何会回去领死,无一人逃跑呢,这件事仔细想想处处透漏着不可思议,毕竟在死亡面前,所有的事情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些囚犯被关押之前,想必也是穷凶极恶犯了不可饶恕过错的人,指望他们有多高的觉悟,这并不现实。
但是他们确实回去了,不然《资治通鉴》、《新唐书》、《旧唐书》亦或者是白居易的《七德舞》并不会对此有记载,那么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呢?
我们抛开李世民的仁慈不论,单单说当时的囚犯有没有藏匿起来的可能,其实是没有的。
唐朝时期虽然不像现在这样只要输入身份证便可调集出来一个人的所有信息,但在当时户籍制度也是相当完善了,此外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他们出不了关,也不可能拖家带口全部躲进深山老林里。
此外,这些囚犯虽然被放回了家,但是也少不了被监视,毕竟以唐朝驿站制度的发达,把这些囚犯的信息送回他们当地的官府,让他们密切监视他们的行踪那是易如反掌,所以这些囚犯根本不敢不回去。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李世民想借此向天下人做一场秀,他在放这些囚犯回家的时候,可能已经和这些囚犯说好了,只要他们肯按时回来,那么就会赦免他们的罪,如果不回来,那就要被诛九族。
这样一来,明知道不会被处决的这些囚犯当然会按时回去“领死”,北宋的欧阳修在《纵囚论》中也明确指出这就是一场政治骗局,是李世民和囚犯所做的交易,这样一来,李世民得到了贤名,而囚犯获得了赦免,当真是双赢。
欧阳修的这种论断,倒也极有可能,因为当时李世民坐上皇位还没有多久,民间对他弑兄登基还记忆犹新,李世民想要通过释放囚犯来收买人心,继而提高自己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
可以说,李世民确实是成功了,即便他的动机不纯,即便很可能只是一场秀,但这些囚犯按时回去并被李世民赦免了罪责,在当时还是成为了一段佳话,李世民的“仁”,经过这件事情之后,也得以深入人心,被百姓爱戴。
对此,您怎么看?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纵囚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