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电影八道楼子在哪里

河北保定地区把

地点就是西安的土子楼拍的

       电影《八道楼子》是1933年4月至5月北京(北平)密云的“古北口抗战”,其中“八道楼子”是抗战阵地之一。

1933年,日本侵略军侵入华北,长城内外战云密布,陆军十七军二师奉命据守长城古北口南天门等要隘。

  4月20日,日本侵略军(熊本师团)调集重兵,陆空配合向我军南天门八道楼子阵地连续发动猛攻,敌机轮番轰炸,黄土梁、南天门、八道楼子三阵地,炮弹密集,烟火尘沙蔽天,五昼夜未稍停止。尤其八道楼子一地,工事尽被摧毁,守军官兵伤亡惨重,吴超征率军浴血苦战,英勇还击,壮烈殉国。

  长城古北口战役是保卫祖国神圣领土,是爱国将士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保卫华北的一次重大战役。

古北口抗战,是在1933年,日本侵略者侵占东北时,中国的军队在长城要塞古北口进行了抗战,这就是著名的古北口抗战。

  1933年,当日本侵略者把魔爪由东北伸向华北的时候,中国军队进行了著名的长城抗战,为古老的长城谱写了新的悲壮篇章。

  素有"京师锁钥"之称的长城要塞一古北口,成为长城抗战的主要战场。

  1933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悍然出兵山海关,热河省(旧省名,辖今河北省东北部、辽宁西南部、内蒙古东南部)的中国守军不战自退,日军得以长驱直入,3月4日占领了省会承德。

  接着又分兵数路,攻向长城东部各主要关口,进逼平津。日军主力第八师团全部及骑兵第三旅气势汹汹地向北平东北大门古北口扑来。面对几乎武装到牙齿的日军,驻守在古北口的东北军六十七军寡不敌众,节节败退,形势万分危急。

  面对危局,国民哗然,纷纷谴责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全国上下抗战呼声四起。

  迫于国内舆论,一心忙于“剿共”的蒋介石不得不从南方抽调中央军第十七军北上,开赴古北口前线。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十七军爱国将士怀着疆场报国的决心,以高昂的士气,日夜兼程奔赴前线。先头部队第二十五师于3月4日凌晨4时便赶到了古北口。

  此时的古北口,形势岌岌可危:拥有优势兵力和武器装备的日军已兵临古北口关下,正准备全力进攻,守卫古北口的东北军已全部退人口内。在这种形势下,二十五师不顾疲劳,立即占领古北口南城东西两侧高地,修筑工事,准备迎头痛击来犯之敌。

  二十五师赶到刚刚3个小时,日军便对古北口发动了进攻。

  敌机成群结队飞来,对我方阵地狂轰滥炸,成串的炮弹落向城头、山沟,炸得城崩岩裂,树断石飞。中国军队的阵地被吞噬在一片浓烟烈火之中,士兵伤亡极大。尽管如此,他们也没有后撤一步,并且击退了日军步兵在炮火掩护下的试探性进攻。

  11日天刚破晓,日机又结队飞来,继续轰炸中方阵地。

  接着,大炮小炮齐鸣,成吨的炮弹倾泻而下,霎时,我方阵地又笼罩在一片硝烟之中。在猛烈的炮火掩护下,日军发起了全线总攻。面对漫山遍野涌来的日军,中国守军沉着应战,放日军到达前沿时,骤然开火,机枪、步枪、手榴弹织成一道火网罩向敌群,顿时,日军人仰马翻,狼狈不堪。

  但是,日军异常凶顽,一片倒下去,另一片又涌上来。战至上午10时,日军侥幸得手,东北军防守的正面阵地被突破。更加猖狂的日军又集中主力攻击我方右翼的防守要地龙儿峪。在此阵地上,十七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受敌两翼夹攻,形势危急,但面对强敌,战士们坚守不退。

  团长王润波虽身负重伤,仍顽强指挥战斗,直至牺牲。日军用炮火切断了龙儿峪与旅、师指挥部的通道和电话线路,使中方无法增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师长关麟征亲自率领特务连和一四九团增援,途中与日军遭遇,双方短兵相接,混战在一起。关师长身先士卒,率部冲锋,被手雷炸伤五处,满身淌血,仍大呼杀敌。

  经过反复激烈的搏斗,终于打退日军,恢复了与龙儿峪阵地的联系,稳住了右翼防线。

  古北口左右两翼阵地的攻防战仍在激烈的进行。二十五师官兵在代师长杜聿明(关麟征师长返回北平疗伤)指挥下,以寡敌众,浴血奋战,顽强坚守着每一个阵地。

  12日,他们又连续击退了日军3次大规模进攻。战至中午,由于伤亡过大,古北口城又被日军装甲车突入,只得且战且退,撤出古北口,南移至南天门阵地。当时,一四五团派出的一个军士哨因没接到撤退命令,7名士兵携带一挺轻机枪依然据守在一座小山头上,封锁着日军前进的必经之路。

  日军以数百人的兵力反复强攻,每一次都被7名勇士击退。日军前后伤亡100余人,而7勇士巍然屹立,恼羞成怒的日军,动用飞机、大炮反复轰击。小小的山头几乎被削平,阵地成为一片火海,硝烟呛得他们喘不上气,烈火烧着了他们的发肤,但这7名壮士紧握机枪,没有后退半步,直至全部牺牲。

  这种血战到底的精神也使敌人不得不表示敬佩,最后将他们的尸骨合葬在一起,题为"支那七勇士之墓"。

  日军经过3日苦战,虽然攻克了古北口,但为此付出了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日军心有余悸地称之为"激战中的激战"。经此一战,日军傲气大消,再不敢轻敌冒进,只得大量增加兵力,积蓄力量,准备进攻南天门。

  而我方二十五师也伤亡4000余人,急需休整,遂由刚刚赶到的第二师接替防守南天门阵地。双方都在为下一步战斗调整兵力,战场上出现了暂时的平静。

  4月21日,日军对南天门阵地的进攻开始了。一连数日,日方飞机、大炮交替轰击,南天门一线被炸得遍地焦土,到处浓烟滚滚,烈焰飞腾。

  在极强火力掩护下,日军步兵、骑兵、坦克倾潮出动,轮番猛冲。而我第二师官兵在师长黄杰率领下,冒着日军密集的炮火,凭借有利地形有效地杀伤敌人,一次次将蜂拥而至的敌人杀退,未丢一寸土地。南天门中央四二一高地是日军进攻的重点,扼守高地的六旅十一团拼死血战,构成了一道无坚不摧的血肉堡垒,日军付出惨重代价仍无济于事,索性于25日集中全部炮火对高地实施空前猛烈的报复性轰击。

  从清晨到黄昏,无数炮弹连续不断地倾泻到高地上。高地被削掉了一层又一层,许多战士血光四溅,但没有一个人退却。第二师连续血战5昼夜,伤亡甚大,遂于25日夜间由第八十三师接替战斗。八十三师又顽强坚守3日,用血肉之躯顶住了日军全力进攻。28日,由于阵地所有工事尽被摧毁,八十三师才不得不放弃南天门,撤至以南600米处预备阵地。

  日军也因人员、弹药消耗过大,停止了进攻,战场再次暂时平静下来。

  然而,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南京政府是没有"血战到底"的决心的。他们派遣十七军赴古北口抗战,只是为了缓和国内舆论和增加同日本妥协谈判的筹码。正因为如此,他们一面命令十七军至少再坚持打两星期,以"维持政府在国际上的面子",却又不派一兵一卒。

  而日军为了进一步压迫中央军,逼南京政府按日方条件停战,5月上旬又大肆增援南天门前线,形成了对十七军更大的威胁。

  5月10日,日军重新对南天门以南中方阵地发起猛攻。十七军以剩余的全部兵力投入拼死抗击,又与日军鏖战5个昼夜,终因寡不敌众而全线崩溃,14日被迫全部撤离密云。

  日军15日占领密云县城,而后迅速推进,直逼北平近郊,迫使南京政府于5月31 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古北口方面战事的结束,宣告了长城抗战的最终失败。

  古北口抗战,虽因国民党政府奉行对日妥协政策而告失败,但是十七军爱国将士的鲜血没有白流。

  他们悲壮的失败,使民众认识到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政策的误国。将士们的英勇抗日,使民众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激励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走上抗日救国战场,用民族之魂和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新长城。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