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高校树木标本馆:20余万棵“植物”展现生命的力量

图为南京林业大学树木标本馆。 南京林业大学供图

中新网南京12月15日电 (方彦蘅 徐珊珊)15日,在南京林业大学刚扩建、改造完成的树木标本馆里,20余万棵“植物”静静地“栖息”,枝条或叶片上尽展生命的荣枯。该标本馆始建于1915年,是学校相关学科教育的重要支撑、师生开展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

20余万棵“植物”在这里静静地“栖息”。 南京林业大学供图

扎根大地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在标本馆的一隅,一张泛黄的论文集封面并不起眼,但其中一篇文章的问世,肯定了“活化石”水杉的存在,标志着“中国科学一定能够自立且有首创精神,并不需要俯仰随人”。这就是胡先骕、郑万钧1948年联合发表的《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种》。

除此之外,标本馆里还展出了1937年陈嵘编著的《中国树木分类学》,这是中国树木分类学的奠基之作;由郑万钧主编的《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将全球裸子植物划分为4纲9目12科71属,正式建立了郑氏裸子植物分类系统……

在当时,一批致力于“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的先贤云集,他们不仅执掌教鞭、兴办林学,敲响了中国林业建设的“林钟”,还无数次跋涉和劳作于山野之间,进行植物特性勘察与标本采集。

枝条或叶片上尽展生命的荣枯。 南京林业大学供图

赋予高校博物馆更多教育内涵

作为重要的科学资料,植物标本所含的信息对于人们认识、了解自然界具有重要意义。改造后的标本馆作为学校一个实物史料教学平台,已成为相关学院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

“像《植物分类研究法》这门课涉及了比较多的系统分类和命名法规简介,如果仅在课堂上讲解,同学们理解起来会比较吃力。”南京林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学院副院长段一凡教授表示,通过“沉浸式”参观、学习,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对学校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学科传承有了实实在在的感受。

“我们希望它不只是作为一个普通的标本馆存在,还要成为教学的场所、育人的空间,成为文化建设的新引擎、思政工作的新阵地、对外交流展示的新平台。”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说。

据了解,南京林业大学将继续加强与推进博物馆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面向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与社区、教育机构、社会团体等各类组织开放合作,通过主题性展览、科学普及、文化艺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满足公众对博物馆教育的需求。

图为树木标本馆展出的珍贵文献。 南京林业大学供图

于无声处述说百廿波澜壮阔

在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建设之初,学校坚持场馆建设与办学历史、专业所长相结合,打造有特色的博物馆集群。树木标本馆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分馆,是南京林业大学120年历史的“记录者”。

如今,漫步在展馆中,每一份标本上都有标签,记录着采集地点、时间、采集人等信息,泛黄的纸张印证着标本馆悠久的历史。

图为展馆内部。 南京林业大学供图

为了将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更好地保护、整理,2022年初,百廿校庆进入倒计时,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联合生物与环境学院,将位于教学主楼五层的树木标本馆进行扩建、翻修,并组建了一支校内外专家团队对展陈大纲进行反复论证。

“我们希望打造的是一个通识教育和多维度公共文化空间合二为一的场所,真正成为所有参观者‘触碰自然脉搏、传播绿色思想、传承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的平台。”南京林业大学博物馆馆长黄红说。(完)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