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有怎样的历史故事?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早年浪迹四海,亦商亦盗,最后不但成为闽南首富,还当上福建总兵。当他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7岁时,郑成功从日本返回中国,开始接受儒家教育。21岁时,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人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
清军人关以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郑成功这时也由南京返回福建,向隆武帝献抗清之策,深得赞赏。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封忠孝伯,任御营中军都督,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又称为国姓爷”。
福州政权存在仅短短一年多时间,1646年9月隆武帝为清军俘虏,最后在福州绝食而死。郑氏家族欲降欲战,进退两难。战则家族财产千万,将毁于-旦,降则可保全性命财产,而且郑芝龙已经私下得到清顺治皇帝封王许愿的劝降书,因此主降的意愿占了上风。但是,作为郑家长子的郑成功由于对明朝忠贞不贰,始终坚决反对投降,家族中存在着巨大矛盾。
郑成功见无法阻止郑芝龙投降的意愿,自己领了一小部分兵马,到金门另起炉灶去了。郑成功在东南沿海一带反复同清军交战,并利用控制台湾海峡制海权的优势,发展海上贸易,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鼎盛时期拥有水陆精兵20余万,大小船舰5000多艘,对清王朝在东南沿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1657年底,郑成功被永历帝册封为延平王。1659年,郑成功开始平生最大规模的北伐。在胜利在望之际,郑成功迟延了进攻时机,在清廷后续援军的反攻之下惨遭失败,被迫沿长江东撤,转海道撤回。郑成功北伐失败后,清王朝已控制了中国的大部分国土。鉴于敌我力量的悬殊和全国客观形势的变化,仅凭金、厦两岛无法生存发展,郑成功决定东征台湾,利用海峡天险和海上力量的优势,建立新的抗清基地。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2。5万名将士,乘350余艘战舰,从金门出师东征。因遇攀风雨在澎湖停留数日,30日拂晓从台南鹿耳门胜利登陆,击溃了荷军的狙击,并乘势攻下赤嵌城。随后,郑成功率大军包围了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中心——台湾城。荷兰驻台湾长官揆一拒绝投降,凭借坚固的城墙工事负隅顽抗,郑成功数度强攻未果,乃改为长期围困。
郑成功再次组织大规模的进攻,殖民军死伤惨重。1662年2月1日,揆一终于向郑成功投降,率残兵败卒撤出台湾,至此,荷兰殖民者对台湾长达3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台湾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收复台湾不久,郑成功患病去世,年仅39岁,其子郑经袭延平王爵,继续开发台湾。
收复台湾后,郑成功所率军队和眷属定居台湾,郑成功及其后人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台湾经济、社会、文教发展的措施,移居台湾的闽粤居民则以他们所具备的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工艺,与岛内的原住居民一道共同开发台湾,台湾的经济和各项建设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