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要点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
2022年8月7日 20点28分57秒
农历七月初十
星期日
夏尽秋来,金风渐至,传统意义上的秋天从此开始了。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
从这一天开始,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有谚语说:“立秋之日凉风至”,即立秋是凉爽季节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
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关注:黄帝内经。
立秋三候
▶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
“初侯凉风至”秋冬季如何养生,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
立秋习俗
▶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些。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以肉贴膘。
▶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意思就是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有些地方认为立秋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可以防疟疾。
▶ 秋社
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祭神秋社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唐韩偓《不见》诗:“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传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说法。关注:黄帝内经。
▶ 摸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为中秋节。这天夜里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摸秋。俗谓摸南瓜,易生男孩;摸扁豆,易生女孩;摸到白扁豆更吉利,除生女孩外,还有白头到老的好兆头。
立秋后饮食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不足以存生”,指出饮食对机体健康生命维持的重要性。
▶ 滋阴润肺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秋季饮食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初秋时分,气温仍偏高,应继续注意避阳降温,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同时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1、多吃萝卜
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萝卜不仅营养丰富,且有较高食疗价值,行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解毒、利尿。新鲜榨取的鲜萝卜汁对口腔溃疡、扁桃体炎、热性哮喘、高血压等疾病均有疗效。
2、常备百合
《本草纲目》记载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百合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秋季可常食百合粥和百合汤。
3、适当食鸭
鸭为水禽,性寒凉。营养学家认为,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营养元素,适合秋季进补养生。关注:黄帝内经。广东地区喜欢煲汤,秋季常常用的有老鸭冬瓜汤、老鸭虫草汤、猪蹄炖老鸭等。
通过食物或药物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肺阴虚的基础上再受燥邪影响,产生疾病。
▶ 急食酸以收之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一场秋雨一场凉,近几天的几场秋雨,已经将秋意的凉爽展示的淋漓尽致。
现在的天气虽然有了些凉意,但还有些"暑气"没散,暑热中人的毛孔是张开的,皮肤的纹理比较疏松,容易受外界的邪气侵袭,出现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阴暑"症状。
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理念认为,这段时期不要贪饮凉食,多灸在大椎,关元,神阙,足三里等秋冬季如何养生,不但有助于调理脾胃,也有利于阳气提升。减少秋燥的症状,初秋晚上睡觉时不要通宵吹空调和电扇,腹部和膝盖最好加盖薄被或者毛毯。
祛湿清火,健脾清肺
▶ 祛湿,以养脾胃
立秋后天气仍热,且雨水多,常暴雨成灾。这段时间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
《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致脾阳不振,运化无权,水湿停聚,发为水肿或腹泻,加之人们喜食生冷瓜果、冷饮,更助湿邪,损伤脾阳。
由于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而生痰,所以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早秋脾伤于湿,且为冬天的慢性支气管炎复发种下病根。
立秋时节保养脾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多吃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祛湿的药物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
二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神农本草经》也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除此之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之功。关注:黄帝内经。
▶ 去火,以清肺热
夏天和秋天的连接叫做长夏季节,多湿热。在中医看来,立秋时节正处于长夏过后,基本延续了湿热的特点,所以在立秋时节应该以祛湿为主。同时,此时还伴有暑热,而暑热也可以导致肺热。可以说,立秋时节应该以清肺祛湿为主。
眼睛红、鼻子干、口腔溃疡都是人体上火的表现。《黄帝内经》记载,肺开窍于鼻,但要说有肺热的重要典型表现,就是鼻子干。眼睛干是肝火旺引起的,口腔溃疡则多半是由脾胃湿热引起的。
肺与呼吸系统相关,因此,鼻子干、咽痛、咳嗽、咳黄痰、便秘、身热、伴有喘息都是肺火的表现,与上呼吸道、气管相关。中医上讲,肺与大肠相表里,如果肺火严重则可以导致肠燥便秘。所以,当家中的大人或孩子有高热、急性肺炎等病症时,有大便不通的情况,可以用通便的方法退热、治咳嗽。
去肺火,金银花是最好的代茶饮,能够去除肺火和胃火。有不少人认为月季花也是可以去火的,月季花性温,多吃它只会“火上浇油”。
日常泡水,用6~10 克金银花,在此基础上加入菊花,在去肺火的同时还能起到清肝的作用。一般来讲,一次的量冲泡2~3 次为宜。
注:在冲泡的代茶饮中加入的菊花一般用的是白菊花,杭菊、雏菊等,如果采用野菊花,去火的药效则过大,也不适宜。
▶ 通过掐按穴位去肺火
按摩手掌上的穴位可以达到去肺火的功效。推荐两个穴位,鱼际穴和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拇指指甲盖左下侧0.1 厘米的地方;鱼际穴位于手掌骨中间,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自己的手掌里侧偏白外侧偏红,鱼际穴就在这之中。
当人体的肺热现象很严重的时候,例如嗓子疼、肿,咳嗽,可用手指甲掐按这两个穴位,每次掐按10次左右,起到辅助的去肺火功效。
▶ 冬瓜的清肺祛湿效果最好
冬瓜可以祛湿又可以清热,是清肺祛湿最好的食物。
《本草纲目》中记载,冬瓜,甘,微寒的,主治:小腹水胀,利小便,止渴。冬瓜主要用来治疗水肿。关注:黄帝内经。在中医药用中,多采用冬瓜皮。食疗的过程中,建议多吃冬瓜,和冬瓜皮药用的效果是相同的。
湿气重的时候,人的舌苔比较厚、比较白,大便不成形。这一症状多集中在肥胖人群中。对此,可以多食用冬瓜汤,不仅清肺祛湿,还具有减肥的作用。
秋季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
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
▶ 秋天起居,敛阳舒肺
立秋过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一般立秋过后以晚10 点入睡,早晨6点起床为宜,既顺应阳气的收敛,又能舒展肺气。
在冷秋及寒冬到来之时, 自身阳气充足才不至于被寒邢侵袭, 正所谓“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黄帝内经提醒艾灸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疲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对身体各种症状的调理及身体的保健有着相当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古今众医家及老百姓的认可, 因此使得艾灸几千年来沿用至今, 为百姓所乐道。
▶ 立秋调神,宜安养神气,宁神定志
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
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从五行的对应来看,秋季与悲忧的情志相对应。这主要是因为,初秋时节,大自然逐渐出现了肃杀的景象,人容易产生悲忧的情绪,此时应保持心情舒畅,注重收敛神气、宁神定志,做到内心宁静。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同时,秋季天高云淡,适当参加一些郊游或者登山等活动,登高望远,非常有助于缓解悲忧的情绪。
▶ 运动调养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
具体做法: 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 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 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