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小品鼻祖,众人阻拦上台,当真不行?

过去的春节里,最大的快乐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看春晚,春晚陪着我们度过一年又一年。春晚舞台上的第一部小品大家还记得吗?陈佩斯演的吃面条,一碗一碗大口大口吃面的情景是不是还历历在目?

当时因为这部作品太过滑稽,却不能登台。难道是这部作品的质量太差吗?因为当时彩排的时候,大家都在大笑,春晚这么庄严的舞台上从未有过这么滑稽的节目,并且春晚一直以具有教育意义,弘扬中国文化为主。

春晚可以这样开怀大笑吗?又会有怎样的结果?没人敢下定论,不敢轻易地出演。导演一再争逐,就在春晚马上就要开始时,黄一鹤导演说:“演,这个节目不错,出了问题,我自己承担。”这才有了“小品”

当时,“小品”没有名字,大家都不知道,这样的节目又该叫什么?他既不是歌曲也不是舞蹈,更不是杂技,我们该叫它什么呢?此时陈佩斯和朱时茂说:就叫小品。

就这样春节晚会上第一部小品登台了,1984年的春晚由朱时茂,陈佩斯演的《吃面条》映入大众眼帘。陈佩斯的表演,空碗吃面条,没有面条的表演,却能把观众看饿。

陈佩斯在节目中那牛头不对马嘴的对话,更是让人觉得好笑。朱时茂导演问他对吃面条这部戏的感受是什么?他倒好,毫不避讳地回答:味道不错。还咸淡刚好。逗得台下的观众哈哈大笑。导演让他对台词,他又是一顿牛头不对马嘴的对答,气得导演直接让他闭嘴。

陈佩斯逼真搞笑的表演无时不在挑逗着观众的笑点。一碗面,两碗面,到第五碗面时。他真的快要吐了,虽说只是空碗表演,但陈佩斯演出了撑肠拄腹的感觉。

一个碗、一双筷子、一个水桶,一张椅子、这些简单的道具,配合着两人精湛的表演,让现场的人都忍不住笑出声来。虽然一开始的时候,领导们并不看好它,又没什么教育意义。但这并没有阻止它成为一部经典的喜剧作品。

一个是嘻嘻哈哈,一个是一本真经,这部小品反响出乎他们的意料,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站在台上,形成鲜明的对比,造就不一样的舞台效果。就这么两个黄金搭档,成为了不少观众的春晚回忆。

有了这次成功的案例,陈佩斯和朱时茂又出了很多有趣的作品,也就成为春节晚会上的常客,每次都以压轴的身份亮相,成为那个年代最受欢迎的演员。

1989年的《胡椒面》也是一部经典作品,陈佩斯就是一件破棉袄出现在舞台上,就已戳中观众的笑点。

朱时茂是个爱干净的人,他走进餐厅,将餐巾纸一分为二,一张用来擦椅子,一块用来擦桌子,又从包里掏出一包胡椒粉。陈佩斯看到胡椒面,本以为是酒店的,拿起来就往自己碗里撒。

朱时茂看着自己的东西被用,就去拿回了他的东西。两人你一下我一下,不知情的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盘棋。最后两人还画起了分界线。朱时茂懒得搭理他,直接将胡椒粉夺了过来。这让陈佩斯以为他是来找茬的,最后胡椒面被倒完,两人被呛得直打喷嚏。面也呛得吃不下了。

朱时茂气得当场带走了自己的胡椒面瓶子。陈佩斯哪看得懂啊,他以为他带走的饭店的东西,他以为这个饭店是让带东西没人管的。他顺手还带了一个碗离开。

此作品,虽然没有什么台词,从他们的行为举止上看出了故事内容。非常地贴近生活,又笑点。尤其是陈佩斯顺着碗吸汤的场景,带入生活,表演得很逼真。

他们的经典作品太多了,像《警察与小偷》《姐夫与小舅子》《主角与配角》等等每一部拿出来都是经典,笑点颇多。就是在没有台词的情况下看到陈佩斯的光头形象也是非常搞笑,这也许就是一个喜剧演员天生自带的喜感吧!时隔多年,每次想到这些经典的作品还会不由得多看几眼。经典永远是经典。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