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不是昆虫!只是和昆虫有血缘关系,盘点被误认为是昆虫的动物
内含图片可能引起不适,慎入!!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和昆虫形态极为相似的生物。这些生物大多数隶属于节肢动物们,从系统发育上来说可以算是昆虫的“远房表兄弟”。
这些动物长相和昆虫极为相似,很多人都误认为它们就是昆虫。其实节肢动物门动物是世界上第一大生物家族,包括1个已灭绝的三叶虫家族和现生的4个大家族,即六足亚门、螯肢亚门、甲売亚门和多足亚门。同时,它们又是分布最广泛的生物家族。
八条腿的蛛形纲
蛛形纲动物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和蜘蛛比较相似的生物类群。除了蜘蛛外,蝎子、蜱螨、盲蛛、伪蝎、鞭蝎、避日蛛等都是这个家族的成员。蛛形纲动物在整个节肢动物家族中数量仅次于昆虫纲生物,全世界已发现有7万多种。和昆虫不同,它们在身体上宏观仅分为头胸部和腹部。也就是说,这些生物的头部与胸部合在了一起,不像昆虫有着明显的节段。
除此以外,蛛形纲动物成年时有4对足,比昆虫纲动物多了1对足。在地域分布上,它们并没有昆虫分布广泛,仅有少部分在水中生活,绝大多数都生存在陆地上。
蛛形纲动物的食性较为复杂,绝大多数为肉食性,但也有以血液为食的蜱类。在蛛形纲生物中,有一些物种具有蛛形纲动物代表,如蜘蛛和蝎子等。它们的毒性一般不强,但却不乏可以直接将人类致死的物种。如鼎鼎大名的“黑寡妇”蜘蛛或金蝎等。
当然,这些生物进化出毒素的最大作用是捕食猎物及自卫,当人类不招惹它们时,一般情况是不会遭到攻击的。但是请注意在你没有完全认清这些危险的物种时,千万不要在野外随意采集、逮捕它们,否则将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
古老的节肢动物—肢口纲
如果你生活在南海沿海地区,如广西和海南,那么一定对肢口纲生物鲎较为熟悉。鲎,隶属于肢口纲剑尾目,是一类极其古老的子遗物种。在中国最具代表的物种为中华鲎,亦称三刺鲎。它们主要生活在海里,在求偶或产卵时会扩散至沙岸等地方。
中国南方沿海地区有以鲎为食物的情況,由于过度捕捞,成年鲎的种群数量严重下降;另外鲎的体液中含有大量铜离子,过多取食将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鲎和我们自己,建议拒绝食用它们。
肢口纲生物在奥陶纪曾繁盛于地球古海洋中。其中已灭绝类群板足鲎甚至曾经处于海洋食物链顶端,且最大物种翼鲎的体长可以达到近3米。有文献称这类生物当时己有扩散至淡水区域的现象,可以说在当时它们是一类十分繁荣且进化成功的生物类群。然而,在二叠纪前后,板足鲎类由于环境等因素全部灭绝,整个肢口纲只剩剑尾亚纲存活了下来,一直至今。
“千足虫”倍足纲
看到“倍足”这两个字,便可以猜测到这个家族的动物都具有很多足。的确,几乎所有倍足纲生物在每一个体节上都着生两对足,在足的数量上绝对是所有节肢动物甚至所有动物都望尘莫及的。它们最具有代表性的物种便是马陆。
这里要说明一下,马陆并不是某类生物的称呼,而是几乎涵盖了所有倍足纲动物,包括马陆、球马陆、带马陆、姬马陆、毛马陆及山蛩等。
在生活中,一些马陆经常会被看作是蜈蚣,但实际上这二者的分类地位相距甚远,通过体节上足的数量就能很好地将其区分开来。和蜈蚣不同,倍足纲生物大多数为植食性,少有肉食性或腐食性。它们一般都会栖息于较为阴暗的环境之中,在若石下或朽木中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节肢动物杀手唇足纲
所谓唇足纲动物,是指其第一对时肢特化成了颚足。换句话说,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们的第一对足变成了类似口器的样子,且作用也是用来捕食,而非行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两大类唇足纲动物较为常见:一是蜈蚣,二是蚰蜒。
虽然在一些地区,在动物分类学中蜿蜒则指蚰蜒目的动物,而蜈蚣则是蜈蚣目及地蜈蚣目等动物的总称。这些生物均为肉食性,会捕食一些小型昆虫或其他小动物,甚至有为了提高捕食效率而进化出毒液的物种。
这些昆虫的“远房亲戚”们是极为成功的物种,历经亿万年的进化,依然没有灭绝。在日常生活中,这些不是昆虫的“虫子”经常会被误认成昆虫,其实它们与昆虫相差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