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开始之际,整个村子已几乎被拆掉。在狭长的巷道里,仍然可见废墟中的点滴历史痕迹,上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门匾、家门口的盆栽,村子尽头一棵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古榕树,树下供奉着土地神…… 一切细节凝固了直至村子被拆的前一刻人们在这里生活的印记,承载的浓厚情感和回忆可见一斑。还有一些人家一直未搬走。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于是选择采用保护和更新的手法对新的文化艺术中心进行设计,尊重村落的历史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的情感诉求。与其在废墟上设计庞大崭新的建筑,不如贴合银坑村原有的肌理,谨慎调研,大胆想象,精准更新,修复好历史建筑,复原几百年来村民在这里聚集的公共生活场景,并用巨大的穹顶“保护”起来。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设计赞美和放大了老村庄的社区性和日常生活,力求体现的是随着历史发展天然形成的真实市民性和人文情怀,而非一味的展示城市经济发展的所谓“肌肉”和“力量”。希望这样的市民中心能真正以人为本,虽然形象上低矮,但精神上更加具有标志性,时代性和先锋性。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一个浮空的穹顶,聚拢有堆叠感和小尺度的空间。文化艺术中心多种大体量复杂功能需求被重新梳理,贴合原先村落的街道、地形和布局进行布置,以分散的小尺度建筑、街区式的形式重现。在现有保护性拆除的基础上,营造社区感。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观众可以沿着银坑村原先的路网街巷进入不同功能的区域,植入精心设计的景观让街道本身也有新的参观体验。整体规划和设计也是新旧结合。村子原有的广场、绿地、池塘,以及标志性的古榕树都能得以保留,并且在树下重新设计了户外广场,以呼应南粤地区一直以来对自然的充满敬仰。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建筑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并承载着情感和回忆。没有了“人”,文化和文明的延续都无足谈起。缺乏人情味和对历史尊重,一味大拆大建并不是建筑应该传递的文化价值。历史中几百年自然形成的真实痕迹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大广场、大建筑,没有根源和灵魂。我们应该把目光的焦点放回到历史和已有文化的延展,避免人为的“断层”,让人、自然以及历史和未来并存于一个和谐的世界里。

膜结构丨穹顶下的村庄

你可能想看:
标签: 建筑膜结构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