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理由

读书的理由

孔夫子在《论语》中开宗明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首先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又说“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学”。一天到晚想破了脑袋,还不如用一点点时间来阅读。又可见读书还是件比冥思苦想有用得多的事。

后来的学者,把读书这回事赋予了更多更堂皇的理由。黄庭坚说,三日不读,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一个人三天不读书,他就能看出那么大的变化来。现在的人没有这样敏锐的感觉了。不过,一个人要是三年不读书,那脸上恐怕是人都能看出一些俗气、呆气乃至匪气来的。而这样的人,现实生活中还不能说就是少数。

《增广贤文》里面很多鞭策人读书的语录,“白酒酿成缘好客,黄金散尽为收书”,还有两句骂人的话,“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家中养了一个男孩,倘若不让他读书明理,长大了无非有几斤死力气,拉车推磨而已;养一个女孩,不让她上学读书,养到一定时候就抬出去,像猪一样论斤卖了。

还是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说得有趣。他说唯有读书可以忘记打牌。不过他后来又倒过来说了一遍——唯有打牌可以忘记读书。不过这也没有什么,无非读书、打牌乃是两件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事情。一个人,一个星期七个晚上,用三到四个晚上来读书,或者三到四个晚上来打牌,就很好了。其实现今的人,一个星期七个晚上加一个通宵把牌打得乌烟瘴气的,并非绝无仅有。

梁启超的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没有他父亲那么风趣,他说,作为一个建筑师,要有哲学家的头脑,社会学家的眼光,工程师的精确与实践,心理学家的敏感,文学家的洞察力。无怪乎他撰写的《中国古代建筑史》竟有史诗般的魅力!

知识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井喷现象,而且会一次、二次、多次。这话很有一点鼓动性,是德国哲学家尼采说的。

近年来不少领导人也提倡读书。不过总是有一点遗憾。因为很少有人像当年毛泽东一样,见面就问:“你读过《红楼梦》吗?”他是深知文学名著的力量的。严格意义上说,很多阅读都脱不开仅为“获取知识”层面上的功利色彩,唯有文学名著,它会使人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愉悦,受到感动,增长智慧,有利于心智的成长,有利于人格的完善。

生活好了,获得资讯的方式多了,使得很多人远离书店,懒摸书本。其实读书应该是一件极方便也很经济的事情。看一看杨绛先生怎么说的吧——读书就是跟智者面对面交流。无须预约,无须客套,可以讨论,无须说再见。

读书是一生的事情,无须着急一口吃成个胖子。不间断地充实自己,无休止地应对挑战。回望有大成就者或者人们通常说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一生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美国罗斯福总统夫人说,每天用十五分钟来阅读,每个月就能读一至两本书,一年下来就读了二十本书,一生就有可能读一千本以上的书。看看,这有多好!(彭匈)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