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的作用

汉语讲究语气,同样一句话说出来,用了不同的语气,就会表达不同的意思。可见,语气具备很大的作用,并且要受到人们的重视。

语气的作用

一般来说,语气有四种:陈述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疑问语气。陈述语气在于陈述事实,不包含强烈的情感;祈使语气在于要求或禁止某些行为,感情色彩不强烈;感叹语气是对事物、行为表示赞赏或否定,有强烈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色彩;疑问语气比较复杂,分为四类,一类是是非问句,提出问题,要别人回答“是”或“否”,一类是特指问句,用疑问代词代替未知的部分进行提问,要求对方针对未知的部分做出回答,一般会使用“呢、啊”等语气词,一类是选择问句,是提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情况,让对方从中进行选择,一类是正反问句,使用肯定和否定叠和的方式进行提问,希望对方从肯定和否定的内容中做出选择。

各种语气交替使用,就会出现很多话语复杂的内容。即便是陈述语气,只要语气重音放在不同的词语上,就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释。比如说“你好啊!”轻描淡写地说,就是一般性的打招呼,要是大声说,就有着爽朗夸赞的意思,要是咬牙切齿地说,就相当于对一些人或事物恨之入骨了。还有“你听见了没有?”语气轻柔,就算是撒娇了;语气怯懦而可怜,像是在哀求;语气平静和缓,就是在询问;语气严肃而激动,就算是质问;语气凶狠而刻毒,就是在威胁了。

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语气说出来,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人们往往会自然带了语气,而语气正好能够暴露人的情绪状态,甚至能够暴露人内心真实的想法。要是没有经过汉语知识训练的人,一般都会带了语气说话。而这种习惯,从小的时候就已经培养起来,而且是从学习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了。大人教小孩子说话,会不自觉地带出语气语调,而不是像机器人说话一样干瘪无味。当然,语气会暴露大人的好恶,也会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于是,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语言文字,而且还学到了语气语调。

语气的作用

在小学朗读课文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很多孩子投入进去,模仿课文中的人物说话,还要分角色朗读,甚至有种拿腔作调的做作,却乐此不疲。到了中学,这种情况大为改观,很多孩子朗读的时候都不再拿腔作调,却变得毫无感情,变得置身事外,没有把自己代入到课文中去,也没有深入体会课文内容。于是,很多课文的感情没有在朗读的过程中发挥出来,也就让一些孩子出现了误解误读的现象。其实,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看似走了弯路,其实走了捷径。虽然有的课文比较长,但带着感情朗读一遍,其实就是带着语气朗读一遍,就会迅速把握课文内容,迅速掌握人物情感,还能对故事的主旨做出一定程度的归纳。如此一来,他们就会迅速学会很多内容,而不至于读完之后,和没读差不多,也学不到什么东西。

会朗读课文了,学生就会掌握说话的语气,也会掌握语气的运用。对老师和父母说话,不能硬气,而是要温声细语,显出对方的尊敬来。对待同学,就可以不用顾忌太多,说话带着很强烈的语气,也无所谓。对待弟弟妹妹,就要爱护她们,说话的语气同样要温声细语,诱导他们读书、写字,模仿各种人物的语气,给他们讲故事,可以增进团结,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应用场景。

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是大人了,会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和环境,说话不能口无遮拦,也不能处处沉默,要会说话,还要善于表达语气。说话的时候要看对象,看场合,要是遇到老板,遇到官员,说话就不能太硬气,要温声细语,给对方留下好印象,毕竟他们有资源,有权力,不是一般人能惹得起的,甚至人们还要求他们办事呢。倘若用了很硬的语气,就会得罪他们,或者让他们认为不尊敬,也就不会有什么好工作或好事分派给说话的人了。倘若遇到乡亲们,说话仍然要和气,不过可以放开一些,带着明显的语气语调,不会招来误解。但是,却不可做两面人,不能媚上欺下,不能明着一套,暗着一套,以免被人误解。

一般来说,说话的语气是自然而然带出来的,很容易泄露人物内心真实的想法。即便有人说“不同意”、“不能办”的时候,语气比较和缓,甚至非常温柔,就算是有活动气,让人们知道应该如何用一些潜规则办事了。倘若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之类的话,似乎就真的不行了。但换一个人,带上银子去,似乎就变得可行了,也会看到笑脸,听到和蔼的语气。

语气的作用

世间的事往往就是这样,语气能泄露人内心的秘密,以语气语调来判断人物的内心似乎是好办法,而从语气中寻找办事方法,似乎也是不二法门。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