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国产葡萄酒自信心
一提到葡萄酒,人们往往就直接想到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南非、智利……很少有人能想到国内的品牌。
必须承认,在葡萄酒消费领域,如今仍然存在着“崇洋媚外”的现象。这是历史原因,无法改变。
中国葡萄酒产业,起步晚,规模小,国民消费认知度低,但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了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葡萄酒产业正走在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并且有望在良性发展的一定时期内,改变国内葡萄酒消费格局。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有研究报告称,现在中国消费者在选择产品及服务时更显精明,77%的中国消费者认为,“只要产品质量好,无所谓产品是国产还是国际品牌”。
《2020中国消费品牌发展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人购物车里装着的,八成都是国货。这反映出,疫情正在改变国人的消费理念,国货崛起已成为新趋势,而文化自信带来的消费自信,对国产葡萄酒来说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事实上,国内葡萄酒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在产品质量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次于任何外国葡萄酒。据统计,宁夏先后有60多家酒庄的葡萄酒在国际葡萄酒大赛中获奖,越来越多的宁夏葡萄酒品牌走出国门。在2020柏林葡萄酒大奖赛上,宁夏有22款葡萄酒摘得金奖。
墙里开花墙外香,花香墙里闻不着。不得不说,这种情形挺尴尬的:2020年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中国130家规模以上葡萄酒企业去年净利润为2.59亿,而张裕一家就贡献了4.71亿元。这就意味着国产红酒,其他129家企业要面临2.1亿多元的亏空,大多数葡萄酒企业基本都不挣钱。
如此刺眼的市场反应,说明国货还不够强,至少消费者认同度还不够。如何建立起国民对国产葡萄酒的消费兴趣,这需要内外发力,多措并举。
首先,国内葡萄酒企业要“练好内家拳”。葡萄园要精准分类组织生产;葡萄酒要精准分类组织酿造;葡萄酒产品要精准分类上市国产红酒,简单说就是“聚焦高品质、聚焦中高端、聚焦大单品”。
其次,葡萄酒产业要想高扬一抹“中国红”,就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目前,中国将葡萄酒按照工业品管理,在葡萄种植环节没有补贴及扶持,并依据工业品标准征收13%的增值税,再加上10%的消费税,企业综合税负较高。而欧盟将葡萄酒列为农产品,享受农产品补贴及税收政策,而且出口到中国的关税也有一定减免甚至归零,更具价格优势。
外部环境还需要来自于行业主管部门的“超高压严管”,将“红线”进一步降低,将“电压”进一步加大,且7x24小时“不断电”,严格保护产业良性发展,避免重走国内奶粉的“老路”。
最重要的还是消费习惯的养成。从全球葡萄酒行业发展的经验和路径来看,未来我国葡萄酒行业必将走向依托自有葡萄种植基地和专有原料品种、注重全链条品质把控、突出产品风味特色的小产区和酒庄酒发展模式。中国葡萄酒企业,谁抓住了这样的风口,利用中国辽阔的疆域造就的不同地域差异,注入当地的独特“风味”,讲好中国故事,培育“中国风格”,完善中国葡萄酒品质表达体系,谁就更有机会立于不败之地。
姜是老的辣,酒是陈的香。法国现代葡萄酒品牌价值体系的建立用了几百年,知名的葡萄酒酒庄大都有300年以上的历史。因此,中国民族葡萄酒产业发展,民族品牌自信的建立,注定将是一个漫长而系统性的工程,离不开充足的耐心,必须受得住各种急功近利的诱惑,久久为功,抱定一个念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葡萄酒产业大有前景。
《中国食品报》(2021年10月07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