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执、懒惰、拖延…孩子的所有坏毛病,都藏着他们的小心思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你是否为孩子的各种性格问题伤过神、叹过气?
孩子固执不听话,想要买什么玩具,做什么事情,就非得顺着他的心,不然他就不肯罢休。
孩子懒惰,不爱做事,不管你唠叨多少遍,脱下的衣服他就是不肯挂起来,吃完的碗,他就是不肯收到水池里,更别提帮你分担家务了。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不管是小时候叫他洗澡、睡觉,还是上学后叫他写作业、理书包,他都不会马上去做,非要拖到最后一刻才肯动起来。
孩子爱抱怨、爱生气,总是负能量满满,对什么都不满意。非要把你惹毛了,他才肯消停一会儿。
上面这些常见的性格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也一定很纳闷:为什么不管我们怎么说,孩子就是不肯改变呢?
其实孩子不傻,他们之所以不肯改,是因为这些缺点能让他们占到便宜,尝到甜头。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分析分析这些性格问题,看看怎样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改变。
01 孩子的行为背后,藏着哪些目的?
俗话说得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的。父母正是因为身在局中,所以才看不清孩子的套路。
假如你能把自己当成一个旁观者,冷静地回想一下你和孩子的日常互动,就会瞬间明白,孩子为什么屡教不改了。
先来看固执。孩子正在看电视,你想让他停下来去洗澡,他不答应,非要再看一会儿。
你对他说,“可是你已经看很久了,明天再看吧。”
孩子还是不肯,发脾气也好,撒娇也罢,总之就是要求再看一会儿。
你或许是心软,或许觉得多看一会儿也无伤大雅,便妥协说,“那就再看10分钟,10分钟以后真的不能再看咯!”
孩子开心地一口答应你,便继续享受他的快乐时光了。
这一幕相信你一定不陌生。后面的故事,要么是孩子信守承诺,要么是他耍赖,你妥协,直到你发火,关掉电视为止。
如果只分析你和孩子的行为,你会发现什么呢?
孩子固执——你妥协——孩子继续固执——你发火——孩子听话。
是的,大部分情况下,固执能让孩子达到目的。并且你教会了孩子:
除非你发火,否则不用听你的话!
孩子比我们看得清楚,毕竟他是天生的学习者。而我们却因为对孩子的爱,一直被他牵着鼻子走。
很气对不对?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其他性格问题。
懒惰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从结果看,虽然他要听你的唠叨,但最终,你会勤劳地帮他把事情都做完。孩子不亏!
拖延的好处是,有些事拖着拖着,就不用做了。还有一种隐藏的好处,是让孩子逃避父母的挑剔和评价。
如果孩子按时完成了任务,有些父母就会跳出来指责孩子:字怎么写得这么丑,画的什么东西,毛巾又没挂好……
孩子本能地害怕这类评价,于是他就故意拖着不做,这样父母就没有机会数落自己了。
爱抱怨,爱生气的好处则是让周围的人关心自己,进而掌握主导权。
比如孩子一抱怨菜不好吃,就有人关心“你想吃什么,我给你做”。
孩子一扔东西,一摔门,大家就都安静了,全家人都让着孩子,孩子也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
上面这些性格问题,不能说都是孩子的错,但毫无疑问,孩子都是最终的胜利者。
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也是可怕的!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因为这些缺点在成长中、成年后吃亏,那就尽早改变他吧。
02 想让孩子改变,这一步很关键
改变的第一步不是行动,而是观察。只有先搞清楚孩子的套路,我们才能赢得最终的胜利。
首先,你要确定问题是什么,你希望孩子改变什么。
例如:希望孩子不再拖延。
接着,找一个本子把它写下来。同时写下你对这个问题的观察。
包括:
孩子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拖延——看电视时;
孩子拖延时,你是怎么做的——客气地告诉他,该去写作业了,然后走开;
你这样做了以后,孩子的反应是怎样的——嘴上答应,然后继续看;
之后你会怎么做——继续催促,直到发火;
孩子通过拖延,得到了什么好处——延长了看电视的时间,逃避写作业(作业写到很晚时,你会帮他);
你发现了什么——客气地命令孩子,然后走开,这种方式是无效的。
坚持把上面这个过程记录下来,你会慢慢看清你和孩子之间的“对战模式”,以及哪些做法是无效的。
其中,特别要认真思考的是孩子通过某种行为,得到了什么好处。
可能是得到了你的关注,达到了他的目的,赢得权力(由他说了算),或者逃避某些任务等。
我们只有先弄清楚好处是什么,才能避免自己糊里糊涂地帮孩子得到这些好处。那样的话,孩子就没有任何改变的动力了。
不要偷懒省去观察和记录的步骤。这一步做得越充分,你越容易找到改变孩子的方法。
03 两条原则,帮助孩子彻底改变
坚持一周左右的观察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改变孩子的计划了。
要注意的是,不要想着从一开始就彻底地改变孩子。那样孩子会产生敌对的心理,你也精力有限,容易力不从心。
不妨先从一个问题开始,其他的问题暂时忽略。
具体要怎么做呢?分享两条关键原则。
第一,不能继续给孩子提供好处。
比如他发脾气是为了买玩具,那你就不能在他发脾气时给他买玩具。
如果他拖延是为了让你帮他写作业,那你就不能帮他写作业,得让他自己承担起责任和后果。
听起来很容易对不对?但想要成功做到这一点,首先,你要通过上一步,找到孩子想获得的好处。其次,你要坚定立场,不能心软。
第二条原则是心理学家凯文·莱曼提出的:
只有先完成A,才能开始B。
这个公式里的A通常是孩子不愿做的事,而B则是孩子渴望做的事。
也就是说,只有当孩子完成了他应该做、但不想做的事,才能得到想要的好处。这个先后顺序千万不能搞反。
就拿前面举例的问题来说,孩子要先完成作业,才能看电视。
不完成的话,你不必去催他,让孩子自己体验熬夜赶作业,或者第二天被老师批评的滋味。
你只需要收起电视遥控器,让孩子没办法看就行了。
同样的道理,如果孩子在店里发脾气,非要买玩具不可。那你就平静地告诉他,“因为你发脾气了,所以不能买,我们现在回家。”
说完后,你就管自己走开。孩子看到你走了,一定会一边哭,一边跟上来。
下一次,孩子好好地跟你说,他想要什么玩具,希望你能买给他。因为他做到了A——礼貌地提要求,所以可以得到B——买玩具。
这两条原则,只要你提前想清楚,并记在本子上,然后在遇到问题时,冷静、坚持地去执行,一段时间后,一定会看到孩子的改变。
祝你成功!
我是小样妈,复旦硕士妈妈,著有育儿书《懂点心理学,育儿很简单》。喜欢我的文章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