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作者:洞见ciyu

每一次离职,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最近,两家知名机构联合发布了一份《2023年返城就业调查报告》,指出约20%的打工人打算年后换工作。

有人因此戏谑,春节后的职场,开工日也是辞职日。

其实,我也差点加入这浩浩荡荡的离职大军中。

一方面是工作压力太大。作为编辑,从选题的推敲打磨,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的使用,都不得不费尽心思。

另外一方面是时间上也不能做主,逢年过节还得抱着电脑工作,遇到一个紧急热点,还得通宵达旦地赶稿子……

累也就罢了,可有时候我呕心沥血写出来的文字,到了洞见君的那儿,归处却是电脑桌面上的“回收站”。

这种又累又委屈的感受,时不时就让我萌生了走人的念头,本来我打算拿完年终奖就卷铺盖走人。

春节拜访大学的经济老师后,他的一番话却打消了我这个念头。

是你在公司已经得不到成长?还是回报不成正比?

如果只是因为委屈、压力而辞职,我认为这不过是一种逃避。

这彻底点醒了我。

离职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是因为困难而退却,绝不是正确的辞职姿态。

01

郭德纲和杨幂有过一次对谈。

杨幂曾因为年纪小,不会演哭戏,导演就当众打了她几个巴掌。

郭德纲听罢一声叹息:“当演员可真不容易啊!”

杨幂却淡然一笑:“干什么容易呢?”

简单的一个反问,道出了生活的根本真相。

没有一份工作不需要忍受,也没有一份工作不使人疲惫。

成长之下都是重担在肩,高薪的背后都是汗水与泪水。

陈居里是曹德旺的得力干将。

他从北京航天大学毕业后,来到福耀公司求职。

曹德旺看完简历后,面无表情地说:“你去锅炉车间拉板车吧。”

小伙子懵了,想着自己好歹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去生产车间干脏活,太大材小用了。

曹德旺看出了他的心思,丢下一句“不做就走”,转身把简历扔进垃圾桶。

换作其他人早已拍桌离去了,但小伙子却决定留下来。

他被安排到垂直炉车间,每天用一辆板车,把废弃玻璃从车间拉到玻璃堆里倒掉。

对于瘦弱的他,这是一件苦差事,但他却从未抱怨。

因为不爱说话,别人做错事就往他身上推,他也从不辩解。

就这样,他在公司足足当了七年的板车工。

七年后,曹德旺找他去办公室谈话,问了他三个问题:

“为什么受那么多气,也不辩解?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生,到车间去做事也不觉得委屈?为什么没想到离开?”

他说委屈当然会有,但是人这辈子不吃点苦,怎么能成功。

通透的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该坚持什么,该舍弃什么。

如果杨幂、陈居里因为憋屈就撂挑子不干,怎有今天的光鲜。

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02

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在《工作的迷思》这本书中抛出一个问题: 工作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最后得出这样的结果:一是要有相对应的回报,二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成长。

换而言之,这两个标准才是是否离职的衡量标准。

许多人诟病华为的狼性文化。

可有一部分人却甘之若饴地待在华为。

原因很简单,就如一位华为员工所说的,华为虽有千万种不好,但总归能满足我这农村穷学生的需求。

博主 @笠鸿从山西的一个偏远山村出来,一毕业就进入华为。

他对华为有一个很形象的描述: 工作时是炼狱,发钱时是天堂。

什么是炼狱?

平时朝九晚十是家常便饭,有一次项目攻关时,他连续三个月加班到十二点。

他常常感到焦虑,主管的催促,客户的投诉,让他明白原来冬天也能汗流浃背。

他们小组内部有种说法叫,一C毁三年。

如果年终考核得到一个C,三年内都拿不到年终奖和加薪。

这就像一根皮鞭时刻在他身后鞭打着,他只能豁出命地去死磕。

那什么是天堂呢?

他的薪资,年终奖,都是常人难以企及的数字。

在华为工作的这五年,他帮家里把破破烂烂的老屋彻底修葺了一番。

他买代步车,还付了深圳房子的首付。

他不用再像大学时掰着手指去花钱,现在的生活水平高普通人一大截。

这是他甘愿一直留在华为的原因,工作换来丰厚报酬,让他打破了阶层之间那堵厚实的墙。

有人这样开玩笑:老板钱给得多,命都是老板的。

不把钱看得太重,但绝不是不谈钱,工作终究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03

在一家公司工作时,一个人的能力水平通常会经历这样的三个时期:缓慢起步期、快速提升期、高原期。

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很多人因为苦或累就毅然离职,倒在了缓慢起步期。

有远见的高手都会熬到高原期,再去考虑换工作的事。

张一鸣在酷讯、微软都工作过。

在酷讯时,他从不抱怨事务繁重,不管是分内还是分外的工作,都全力以赴地去完成。

他会帮助同事解决问题,会帮新人讲解内容,因为他认为这也是学习的过程。

工作的前两年,他基本上每天都是十二点一点回家,回家以后也继续研究编程。

短时间内,他就成为技术高级经理,手下管理着40多人,最终升任技术委员会主席。

这时,他不管是技术还是职级都已经达到天花板,他慎重考虑后才决定离开酷讯。

后来,张一鸣抱着学习大公司结构组织能力的想法加入了微软。

没过多久,他又从微软辞职了。

张一鸣的每一次辞职,始终考虑的是这一家公司是否能对自己的成长添砖加瓦。

经济学中有一个 序位法则:

任何一件事情,我们都要重视排位第一的因素,因为它的影响力超过了90%,其他的因素应放在其后去考虑。

把序位法则放在工作中,毋庸置疑的是:在一家公司中,技能的磨练、能力的提升必然是重中之重。

说到底,每一次离职,都是为了更好地成长。

节后辞职的正确姿势

大学毕业后,稻盛和夫曾就职于松风工业。

同期入职的人,聚到一块时就牢骚不断,抱怨这家公司处处都不行。

不到一年,其他人相继辞职了,最后只剩他一个人。

那时,稻盛和夫也想离职,可是他转念一想:

如果只因为讨厌就辞职,那么今后的工作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所以他决定,先埋头工作。

他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三餐不顾,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就这样拼命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他很快就在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

工作就是修罗场,人人都会有辞职的念头。

因为讨厌、因为辛苦而换工作,不过从一个坑跳到另外一个坑而已。

真正成熟的人在考虑去留时,都是以提升自我价值为第一追求。

你可能想看:
标签: 杨幂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