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竹韵”班风,育“翠竹”少年

郑燮的诗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充分展现了竹子不畏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我深入挖掘“竹”文化内涵,将育人理念确定为以“竹”之精神化人,以“竹”之品格育人。

着眼于六年完整周期,我规划了三阶段班级发展目标:“竹笋尖尖,润泽根系”,激发个体生命成长;“竹竿高高、簇团而生”,涵养集体凝聚力;“竹根深深,永续成长”,构建竹韵育人共同体。

竹笋尖尖、润泽根系,激发个体生命成长

通过组织开展古诗话竹、神笔绘竹、妙语赞竹等活动,我将“竹”之品格根植学生内心,成为他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指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班名定为“翠竹班”,学生称为“小竹笋”。我们成立班级“翠竹法院”,对学生违纪行为进行裁决;成立“翠竹委员会”,与被惩戒学生谈心,安抚、激励、帮助他们实现转变;设立“翠竹责任岗”鼓励“小竹笋”申报岗位、参与竞聘;颁布“翠竹银行”奖励制度,一个好习惯兑换1个“雨露币”,积攒10个“雨露币”兑换1张“心愿卡”。完善的班级制度帮助“小竹笋”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竹节高高、簇团而生,涵养集体凝聚力

中年级段时,我重点培养“小竹笋”的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凝聚力。上学期学校开展拔河比赛,连续10场的胜利让“小竹笋”斗志昂扬,决赛时我们班屈居亚军,看着取得冠军班级的学生欢呼雀跃,“小竹笋”非常沮丧,怎样才能让“小竹笋”重新焕发生机?我召开了《面对“第二”的我》主题班会,让大家说说拔河比赛中最感动的是什么。小俊第一个站起来说:“是我们班团结一致,到最后也没有放弃的坚持!”王静说:“是大家协作一起努力的样子。”李孜说:“我认为没得冠军虽然有些遗憾,但我们可以总结经验,来年再战。”我肯定道:“对!比赛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从比赛中吸取的经验才是最宝贵的财富。”那天的日记里小俊这样写道:“拔河比赛我们虽然得了第二名,但我们团结协作、不放弃,我们班会越来越好。”

进入高年级段,我把培养的目标定位为“培养理想抱负,持续为内生赋能”。为此,我设计了三大主题活动:“红色”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组建红领巾宣讲团,宣传党的百年奋斗史;“绿色”环保主题教育活动,“小竹笋”化身环保小使者,进行垃圾分类,保卫海南的绿水青山;“蓝色”科技主题教育活动,我带领“小竹笋”参观海洋馆、航天馆、海口舰,在学生内心种下“蓝色”理想。

系列主题活动从班级到学校再到社会,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断涵养“小竹笋”的班级凝聚力。

竹根深深、永续成长,构建育人共同体

在不断深化班级建设、助力学生成长的同时,我着力构建基于家长与学科教师的育人共同体。

首先,组建家校协作共同体,开设家长课程、组建家委会,让家长成为协助班级工作的参与者。其次,成立亲子共同体,开展亲子运动、亲子共读、亲子家务等活动,以家庭作为劳动教育和习惯养成的重要实践课堂。最后,构建学科教师精神共同体,要管好一个班级,一定是全体学科教师合力的结果。作为班主任,我加强与各学科教师沟通,努力形成全体学科教师联动育人网络。

教育是一场生命的对话,作为班主任,我愿化作春风细雨滋润“小竹笋”,助力他们成长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你可能想看: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