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不只是德军的专利——揭秘中国古代最早、规模最大的闪电战
谈起闪电战,就不能不提德国,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27天降波兰,39天征服法国,把这一战术发挥的淋漓尽致。它充分利用飞机、坦克和机械化部队的快捷优势,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制敌取胜,用机械化部队来快速切割敌军主力来达到预期效果。
二战的德军闪电战最出色
其实,在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这样的思想。《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记载:“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这已经十分契合现代闪电战的概念。而最典型、最早、规模最大的战例是发生在楚汉战争时期的彭城之战。
闪电战的三个核心元素是:速度、奇袭和集中,我们看这三要素项羽率领的楚军都具备了没有。
坦克和飞机相结合突袭是闪电战的特色
一、速度
天下武功唯快不利,打仗速度是最重要的。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乘项羽主力胶着于齐地之际,率领诸侯军约计五十六万人,向楚都彭城进攻。当时的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听说汉军进城,纷纷逃散。可以说刘邦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彭城,将士日日置酒高会,欢呼畅饮。
当时的形势对项羽非常不利,诸侯背叛,西楚半壁江山不在,国都又陷于敌手,齐国尚未平定,若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
要知道,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骑马是最快的行军方式。项羽部队的行军速度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参考西方史书中的有关记载,蒙古军队在东欧大草原上一边作战一边行军一日能行90公里,这个速度相当于二战时期德国装甲师推进的速度。楚军如果是急行军,可能还要更快一些,起码是步行的三倍,从齐国的前线到彭城,也就是几天的路程。
彭城之战的形势图
二、奇袭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仗一定要有突然性,才能达到最大的战术效果。项羽主力未动,只挑走三万人,不至于让田横给刘邦通风报信。而这时的刘邦在干啥呢?《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刘邦正得意忘形呢!根本不知道大难临头了。
我们再看:“项羽闻之,乃引兵去齐,从鲁出胡陵,至萧。”“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这里很清楚地写明了项羽的进军顺序,既然联军是从西往东来的,我从东边过来绕到你的背后攻击你,从而做到攻其不备。而长途奔袭、绕道千里未给敌人发现任何蛛丝马迹,也可谓是前无古人!就这样,战役的突然性就达成了。
项羽率领的楚军战斗力惊人
三、集中
二战中德国率先把坦克、摩托、卡车等机械化力量集中起来使用,形成一个拳头来撕裂对方的防线,效果极佳。在彭城之战中,项羽也这么干了。
在中国先秦时期,野战主要靠马拉战车,机动性很差。后来,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学习胡人先进的战法,一下子让骑兵成为了重要兵种。作战时,骑兵放在两翼后方,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追击等任务,当时,骑兵都是作为辅助兵种使用的。
而项羽要达成战术任务,就大胆地把大军中的骑兵集中了起来,挑选了三万精锐组成了一支专业化骑兵军团,从而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除了北方游牧民族外大规模骑兵作战的先例。骑兵对战步兵,类似于坦克对战骑兵,属于降维打击,那仗是没法打的。于是,彭城之战,项羽取得了惊人的战果。
古代骑兵机动性很强
公元前205年5月,项羽军队夜间到达指定位置,利用拂晓,由西向东攻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中午便大破汉军。汉军对楚军的突然袭击,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刘邦大败,项羽从后追击,汉兵在谷、泗二水被歼十余万。刘邦继续南走,想利用彭城南吕梁山区以资抵抗,但因项羽的猛烈追击而不能立足,又杀毙几万。楚军追击汉逃兵至灵壁以东的睢水上,再斩杀汉军10余万人。
汉军逃入睢水,溺死者不计其数,“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将刘邦及其残部包围了三层,正待聚歼之际,忽然西北大风猛袭而来,飞沙走石,树木连根拔起,一时间天昏地暗,吹打得楚军阵营混乱。刘邦趁此机会,仅带10余名骑兵突围而逃。其父亲和妻子被楚军俘获,汉军几乎全军覆灭。
古代骑兵碾压步兵
这一战是刘邦遭到了自从起兵以来最大的惨败。一方面诸侯联军开始瓦解,另一方面,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3万对56万, 基本上是20比1,战果是很辉煌的,此战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闪电战的典范。
项羽的闪电战取得了辉煌胜利
按照现代闪电战的战法,楚军把汉军击溃以后,其它兵种如步兵要及时跟进,把战果扩大到极致,达到全歼的目的。但楚军兵力有限,从而让刘邦在最后关头逃脱,如果项羽兵力再充足一些,历史可能就会改写,以后就没刘邦什么事了,大家说呢?
#项羽#